柔丝细出楸塘藕,织绮金梭弄纤手。
并刀裁作远游衣,彩线密缝劳阿母。
长江万里流惊湍,九月不知风路寒。
鲜鳞切鲙若飞雪,鲸饮一吸金壶乾。
酒花熏人两耳热,丈夫自古轻离别。
侠气曾酬司马志,剑心已副庄生烈。
说武昌门香尘飞,问君此去何时归。
记行诗就锦囊富,月霞夜夜生光辉。

【注释】柔丝细出:柔软的丝绸从水塘中抽丝。楸塘:指长塘,这里指代江中的小洲,即今湖北武昌附近一带。织绮金梭:织锦用的梭子是金银制成的。纤手:女子的手。并刀:古代的一把好剑。远游衣:一种便于远行的衣服。彩线密缝:用彩色的线缝制。劳:麻烦,辛苦。惊湍:汹涌的水波。九月不知:在九月里不知道。风路寒:天气寒冷的道路。鲜鳞:新鲜的鱼。切鲙:切成鱼片。鲸饮:大口喝着酒。金壶:盛酒的玉壶。酒花:酒液面上泛起的泡沫。熏人:使人感到热烘烘的。两耳:双耳。丈夫:男子汉。侠气:侠客的豪气。司马志:指《史记》中的“刺客列传”。剑心:剑客的心性。庄生:指庄子,道家代表人物。武昌门:指今天的武汉长江大桥。香尘:车马扬起的尘埃。记行:指写游记诗。锦囊富:用漂亮的锦缎做口袋。月霞:月光映照下的云霞。夜夜生光辉:每天晚上都有灿烂的光辉。

【译文】

柔丝细长地从水塘里抽出,织成锦缎用来做衣服,用精美的银梭来编织,女工们辛勤劳作;

一把好的并州宝剑裁制了远行的衣服,五彩丝线仔细地密缝;

在长江上行驶,万里长江奔流激荡,九月份却不知道天已经变凉;

鱼新鲜美味,切成鱼片就像雪花飞落,鲸鱼大口喝酒一吸就是满壶;

酒杯里的酒花像热气一样熏得人耳朵发烫,男子汉自古以来都不喜欢离别;

侠客的豪气曾酬谢过司马相如,剑客的心性已与庄周相似;

说到武昌门的时候,路上尘土飞扬,问我你此行什么时候回来?

写游记诗就放在美丽的锦囊里,每天夜里月亮照耀着霞光,光彩四射。

【赏析】

这首词以送别作题材,抒写了作者对友人徐以源去游武昌的向往和惜别之情。全词语言清新自然,情调豪放不羁,风格明快开朗,充满生活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

开头两句描绘徐以源远游武昌时的装束、打扮,以及他的行动和风采。徐以源远游武昌时,身着华丽的衣裳,手中拿着精美的针线活,正在细心地为即将远行的友人赶制衣服,为他饯行。

三、四句写友人徐以源赴武昌后,他的母亲十分担心,亲自为徐以源缝制衣服,准备一路陪伴徐以源。徐以源的母亲对徐以源的关心和爱护之情,通过这两句诗表达出来。

五、六两句写徐以源游武昌时所见之景。长江奔腾不息,波涛汹涌,而徐以源却不怕危险,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旅途。徐以源来到武昌后,他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武昌门上的尘土被车轮激起的飞扬起舞。这是一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也看到了徐以源游武昌的情景。

七、八句写徐以源游武昌时所尝到的食物。新鲜的鱼切成鱼片后,犹如雪花般飞落,鲸鱼一口就能将酒灌进玉壶里。这是一道非常可口的菜,让人回味无穷。这两句诗充分展示了徐以源游武昌时的饮食文化。

九、十句写徐以源游武昌时的饮酒情景。酒杯中的酒花如同热气一般,使人感到热烘烘的。徐以源游武昌时,他是一个豪爽豁达的人,从不拘泥于礼节。他喜欢畅饮美酒,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这是一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也感受到了徐以源游武昌时的快乐时光。

十一、十二句写徐以源游武昌时的心情感受。他对妻子的离去感到十分不舍,但又不得不接受现实。他心中充满了豪迈的气概,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是一首抒情诗,抒发了他的情感和志向,表达了他对于未来的憧憬。

最后两句写徐以源在武昌期间的生活情况。徐以源游武昌时,他每天都忙于写游记诗,并将它们放入华丽的锦囊之中。夜晚时分,月光洒满了大地,使得整个天空都被照亮,呈现出一派壮丽的景象。这是一种非常美好的画面,让人陶醉其中。

整首词通过送别徐以源游武昌这一事件,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优美动人,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