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里桥东一草堂,乌皮隐几竹方床。
池萍涨雨青浮岸,邻树分阴绿过墙。
乳燕出时炊麦熟,茧蛾飞后曝丝香。
不知何处炎蒸在,日日清风洒葛裳。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理解诗歌的大意,抓住关键词句,概括出诗的主要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此题中,“南里桥东”是地点,“一草堂”是诗人所居之地,“池萍涨雨青浮岸”是写春水上涨,“邻树分阴绿过墙”是说邻舍的树荫遮住了墙壁上的墙头花,“蚕茧蛾飞后曝丝香”是说蚕老成茧时,将丝晾晒,散发清香,“日日清风洒葛裳”,则是说每日清风拂身,清凉入心,使人神清气爽。
【答案】
第一句:诗人居住在南里桥东的一个草堂里(居)。第二句:乌皮木制的隐几上放着竹编的小床(居)。第三句:春天水涨时,池塘中的浮萍随水上涨,漂满河滩岸边(春)。第四句:邻家的树上,树叶遮挡住了墙头上的花(春)。第五句:春去夏来,蚕老成了茧,将丝儿晒在屋檐下晾晒(夏)。第六句:夏日,蝉儿发出嘶鸣声,太阳高照(夏)。第七句:每日都有清风拂面,让人神清气爽(夏)。第八句:不知何处炎热蒸腾,但见每天有清风洒落于我之葛衣(夏)。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天的生活画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前四句写景,从南里桥东的草堂居处开始,描写了池塘、邻树、蚕茧、夏蝉等景象;中间四句是写人,写了邻居树上的花、桑叶被蚕吃掉、夏蝉鸣叫等;最后两句以“不知何处炎蒸在”收尾,点出了夏日炎热的气候特点。整首诗语言清新明快,意境优美,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