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去烽烟渐报平,袁州河下凯旋兵。
山民缩朒宁烦问,昨日新吴亦闭城。
自奉新抵芦潭舟中口号
西去烽烟渐报平,袁州河下凯旋兵。
山民缩朒宁烦问,昨日新吴亦闭城。
【注释】
自奉新抵芦潭:从江西奉新县抵达芦潭。自奉新到芦潭,指作者奉新(今属江西)时事。
西去烽烟渐报平:西边的战事已经平息,烽火已息。烽烟,指战争或叛乱时的报警信号。渐报平,逐渐报告说战事已经平定。
袁州河下凯旋兵:在袁州河边迎接胜利归来的军队。袁州,今江西宜春市。
山民缩朒(rü):山里的百姓收缩起来,不知该如何是好。缩朒,收缩,蜷缩。
宁烦问:哪能麻烦你去打听呢?宁,哪里。烦,麻烦。
昨(昨)日新吴亦闭城:昨天新吴也关闭城门。新吴,指新城县,今江西新余县。
【赏析】
这是一首纪实诗,是诗人经过战乱后,从江西奉新到达袁州河边,在途中所写。首句“西去烽烟渐报平”,点明时间是唐末农民军与官军的一场大战之后,战事平息了;二句“袁州河下凯旋兵”则表明诗人到达了袁州河畔,看到了凯旋归来的士兵。这一句中的“袁州”、“河下”都是地点,而“凯旋兵”则是诗人所看到的情景。第三句“山民缩朒宁烦问”,描绘了战后山里百姓的生活,他们收缩起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第四句“昨日新吴亦闭城”,则进一步揭示了这场战役对当地的影响。
本诗的写作背景是作者经过战乱后,从江西奉新出发,途经袁州一带,写下此诗。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结束的喜悦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描述战后的场景,展现了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