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荣多酒伴,育长是情痴。
小作清狂事,差忘羁旅时。
醉迷中圣约,歌愧外孙辞。
莫笑诙谐惯,人间几大儿。

【注释】公荣:指唐玄宗,因唐玄宗曾于天宝初年赐名李亨。多酒伴:指李白与唐玄宗的交往密切。育长:指杨贵妃。情痴:指杨贵妃对李白的迷恋。小作清狂事:指李白年轻时的豪放不羁。差忘:几乎忘记了。羁旅时:指漂泊在外的游子之苦。醉迷:喝醉了,迷糊。中圣约:指李白与杜甫曾相互唱和。差:几乎。外孙辞:指李白写给其外孙女的诗,可能为《少陵野录》中的《示宗武》。诙谐惯:喜欢开玩笑。几大儿:几个孩子。

【赏析】此诗是组诗中的第七首,写诗人在江上行舟时,与友人畅谈饮酒、赋诗的情景。全诗四句,以“公荣多酒伴”、“育长是情痴”两句起,“小作清狂事”至“差忘羁旅时”五句承,后三句转写酒兴正浓时,忽然想起自己漂泊江湖、远离家乡之苦,最后一句点明主旨。全诗以酒为媒介,抒发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

此诗开头二句,写诗人与友人相聚,畅饮痛饮,相得甚欢。其中“多酒伴”一句,用典。公荣即唐玄宗(李隆基),李白曾得到唐玄宗的赏识,故称“公荣”。这里指李白与唐玄宗的交谊很深。李白常借酒消愁,而唐玄宗也善解人意,常邀李白同饮,两人关系非常密切。所以李白有“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的诗句。“育长”即杨贵妃(杨玉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一个故事。李白与杨贵妃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杨贵妃最终被安禄山所害,李白对此十分痛心,常常借酒浇愁,因此他常以杨贵妃自喻,如他曾写过:“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李太白集》)。“多酒伴”一句,正是说李白与唐玄宗的关系如此密切,所以经常在一起喝酒。“情痴”,指李白对杨贵妃的痴迷之情。

第三句紧承前句,进一步渲染两人之间的亲密无间。李白与杨贵妃之间不仅关系密切,而且感情深厚,可以说彼此都十分痴迷对方,如李白曾有“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上阳台帖》)之语,即是表达了他对朝廷的感激之情,也反映了他对唐玄宗的忠诚之心,可见二人之间关系之深。

下面两句,从侧面写两人的交往。李白虽好酒,但他从不沉溺其间,而是能控制自己,这从他后来所作的《行路难》中有“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之语可以看出。另外,李白还喜欢结交四方的朋友,这也是他能写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的原因之一。而他的好友杜甫也曾称赞过他的交友之多(如他曾写道:“人生不相如意者十之八九,一与先生游则如鱼得水矣”(《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由此可见他交友之广泛。

中间两句由“多酒伴”转到“小作清狂事”。李白年少时曾经豪纵不羁,爱喝酒作诗,有时甚至喝得烂醉,这时的李白可以说是十分潇洒自如了。“小作清狂事”中的“小作”二字,说明这种放纵的行为只是偶尔为之。“差忘”二字,说明尽管偶尔这样,但并不影响他的正常生活。“羁旅时”中的“羁旅”是指漂泊在外的游子之苦。由于长期在外漂泊,使得李白心中充满了孤寂之感。

下面三句又转向现实。李白在江上行舟时,忽然想起了自己的身世之苦。“醉迷”一词形象地表现了他对这种苦楚的忘却。“中圣约”一句表明此时他正在和杜甫相互唱和。杜甫的诗才与李白不相上下,二人曾相互唱和,共同创作了许多传世佳作(如他们曾相互唱和过多次),所以此处杜甫可以称为“中圣约”。至于“差忘羁旅时”一句,既表现了李白对自己飘泊生涯的无奈,也表现了他对自己命运的无可奈何。

最后一句再次回到现实。诗人在酒兴正浓之时,忽然想到自己漂泊在外的生活,不禁感到有些孤单。然而,他也明白,自己虽然孤独,但也有自己的乐趣。因为他知道,自己身边还有许多像他一样的朋友相伴。“几大儿”中的“儿”,在这里指的是儿子或孩子。李白虽然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但在他心目中,自己的孩子还是最重要的。所以他说“莫笑诙谐惯”,意思是说自己虽然喜欢开玩笑,但这并不妨碍他作为父亲的身份。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与朋友欢聚饮酒、赋诗的诗作;同时,诗人在酒醉之中,也流露出自己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和孤独感。这首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充分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