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通湟武,南流会郁黔。
蔽江浮巨筏,依岸割馀盐。
汉客波胡贡,吴儿越女缣。
熙攘人尽尔,遑问岁时淹。

注释:

  1. 北上通湟武,南流会郁黔。
    向北可以到达通湟(青海),向南可以汇合到郁闭(贵州)的水流中。
  2. 蔽江浮巨筏,依岸割馀盐。
    在长江上漂浮着巨大的木筏,沿岸割取剩余的盐。
  3. 汉客波胡贡,吴儿越女缣。
    从汉族地区来的客人和从波胡地来的商人都向皇帝进贡,吴国人和越人则织成美丽的丝绸献给皇帝。
  4. 熙攘人尽尔,遑问岁时淹。
    热闹繁忙的人都被你支配了,还顾得上询问一年中的闲暇时间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上杂景图。诗人通过观察江上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首句”北上通湟武,南流会郁闭”,描绘出江水从北向南流淌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游历之志。”通湟武”和”会郁闭”分别指的是通往青海和贵州的河流,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江水的流向,也暗示了诗人的人生轨迹。
    次句”蔽江浮巨筏,依岸割馀盐”,形象地描绘了江上的景象。”巨筏”和”馀盐”都是诗人眼中的江上特色,这些特色不仅丰富了画面,也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第三句”汉客波胡贡,吴儿越女缣”,则展现了江上人物的多样性。”汉客”、”波胡”、”吴儿”、”越女”都是来自不同地区的人物,他们各自带着自己的特产来到长江边,形成了一幅热闹繁忙的画面。这些人物的出现,不仅丰富了画面,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
    最后一句”熙攘人尽尔,遑问岁时淹”,则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他看到人们忙于自己的生活,无暇顾及其他,不禁感叹道:”熙攘人尽尔,遑问岁时淹”。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江上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它也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