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剑求欧冶,读书与斫轮。
纵横思计就,文武择能陈。
世合轻儒术,时方倚斗臣。
峨冠虽未解,交椊亦其人。

【注释】:

自感二首:指作者自感。二首,指《说剑》和《读书》两篇作品。

说剑求欧冶:说剑,指《说剑》。欧冶,指春秋时人俞跗。传说他善于铸剑,名闻天下(见《史记·刺客列传》)。俞跗是著名的铸剑家,据说他能依铜锡的多少,调整成色,炼成锋利无比的宝剑,因而有“剑圣”之称。

读书与斫轮:读,指《读书》,这是战国时鲁人孟轲所著书。《孟子》中记载,孟轲曾对齐宣王说:“王之好乐甚于钟鼓,则齐之善为瑟者,未尝不搤瑟而鼓之也。”这里用孟轲的话来说明学习的目的。

斫轮,指《斫轮》(即《荀子·儒效》),这是战国时荀况所著书。《荀子》中说:“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带利以处之,横口以谈之,譬道以明之,按兵以制之。”这段话的意思是:诵念经书,以掌握其原理;深思研究,以求通晓;练习技艺,以便应用;广泛辩论,以阐明道理;按兵自卫,以掌握其权术。

纵横思计就:纵横,原指战国时的游说之士,他们奔走于各国之间,运用他们的策略游说诸侯,以谋求自己的利益。后来泛称游说或从事外交活动的人。这里指《说剑》《读书》等作品,都是游说之士的作品。这里说的是作者从这些作品中得到了启发。

文武择能陈:文,指文学、文艺等学术方面的学问;武,指武术、武艺、军事等方面的学问。选择才能高超的人来陈述这些学说,也就是选择有真才实学的人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世合轻儒术:合,同化、融合。儒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得到普遍的认同,人们认为它有用,所以受到重视。这里指的是儒学。

时方倚斗臣:斗,北斗星,借指君主、国家。当时国家正需要像北斗星一样能够指引方向的人才。斗臣,比喻有才能的大臣。

峨冠虽未解:峨冠,高高的帽子,古代读书人戴的一种帽子。未解,没有理解、领悟。意思是尽管戴的是高高的帽子,但是并没有真正理解书中的道理。

交椊亦其人:椊,击物使之发出声响的工具。交椊,指敲击。这是指那些懂得运用武器技巧的人,这里指懂得用刀剑的人。亦,也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诗人通过咏史来抒发感慨。诗中通过对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活动和作用的叙述,表达了对游说之士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一些看法。

诗人通过对战国时期游说士的活动和作用的介绍,展现了游说之士在战国时期的重要作用。他们奔走于各国之间,运用自己的策略和智慧,谋求自身的发展和利益。这种游说活动在当时社会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成为了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诗人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游说之士的描述上,而是进一步深入探讨了他们对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诗人通过对游说之士的活动和作用的赞美,表达了对游说之士的敬佩之情。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成功地影响了历史的进程,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这种精神值得人们学习和借鉴。

诗人通过对现实的一些看法和思考,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担忧和不满。他认为,虽然社会上有很多人都追求功名利禄,但却没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和领悟到书中的道理。这种现象导致了社会风气的败坏和道德的沦丧。因此,他呼吁人们要注重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用自己的行动来改变现状,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和和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