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行千里日,求士两河时。
日月方交斗,风云未改期。
阶前辞舞羽,马上听谈诗。
结束依戎伍,何人识主司。

孟秋十六日,作者在工地上与黄赞伯骑马交谈,抒发了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

【诗句释义】:

  1. “孟秋十六日,于役天中”:“孟秋”指的是农历的七月,通常指秋季的开始;“于役”表示外出工作或劳动;“天中”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地点。整句诗描述了诗人在孟秋十六日这一天,即秋季刚开始的时候,正在外出进行劳动。

  2. “时虏氛方逼近畿”:“虏”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侵略者、敌人。“氛”指的是气或气氛;“逼近”意味着靠近或接近。整句诗表达了战争的氛围正逐渐逼近京城,可能预示着战事的紧张。

  3. “治行千里日,求士两河时”:“治行”指的是治理、管理;“千里”表示很远的地方;“求士”表示寻求人才或贤能之士;“两河”可能指黄河以东的地区,也可能指其他地区。整句诗描述了诗人在治理国家的同时,也在寻找有才能的贤能之士,以应对国家的需求。

  4. “日月方交斗,风云未改期”:“日月方交斗”形容天空中的日月相对运动,形成了一种壮丽的景象;“风云未改期”意味着风云变幻,但并没有改变未来的计划或预期。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局势的无奈和对未来的信心。

  5. “阶前辞舞羽,马上听谈诗”:这句诗描绘了两个场景,一是诗人在台阶前跳舞,二是马上听别人谈论诗词。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和对艺术的追求。

  6. “结束依戎伍,何人识主司”: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个人命运的担忧。”结束依戎伍”暗示他可能会被编入军队,而”识主司”则表达了他对自己身份和地位的思考。整句诗反映了诗人在战争中的迷茫和对生活未来的担忧。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反映战争背景下诗人内心情感的作品。通过描绘自己在工地上的劳动生活以及对未来的期望,诗人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整首诗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也揭示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冲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