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潮路及东封,章水吴山凡几重。
北望方知天地远,南车惟向斗枢从。
丘园故梦经年阻,花木春情仲月逢。
为问飘飘何所似,岭云一片出幽峰。

二月二日入山东境

这是一首记游诗。从题目看,是诗人于二月初二入鲁的所见所感,但诗中却未直接点明入鲁的具体地点。“入山东境”四句,写自己踏上齐鲁大地的情景:

“八千潮路及东封”,指进入山东省境内,在泰山脚下见到浩瀚的潮水。“潮路”、“东封”是虚指,泛指山海之间的道路;“潮路”指黄河,“东封”指泰山。

第二句用夸张手法写自己踏上齐鲁大地时那种开阔壮阔的感觉。

“章丘吴地凡几重”,写登上泰山后所见的景致,“章丘”、“吴地”即指泰山周围的地区。“凡几重”形容层层叠叠,层层有景。

第三句写登高望远,看到天地之广阔,从而感到自己的渺小,也暗含着对国事、天下大事的感慨和忧思。

第四句写自己乘的车向北驶去,只有车辕向着南方。这里既写行程,又写心境。“惟向斗枢从”是说,只有车的车轴朝南,其余各部都朝北,暗喻作者心系国家大事,而自己却远离朝廷。

“丘园故梦经年阻”,意思是由于远离朝廷、被贬谪到丘园之中,所以连梦中也在思念朝廷。这一句既是对前面“北车”句的解释,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花木春情仲月逢”,意思是春天到了,花木欣欣向荣,但自己却被贬谪到这荒凉的地方来,所以感到十分惆怅。这句既是对前面两句的进一步说明,又是全诗的收尾之笔。

“为问飘飘何所似,岭云一片出幽峰。”最后两句,写自己身在异乡,心情飘荡不定,不知归宿何处。“岭云一片出幽峰”是说自己如那片岭上的白云一般,不知飘向何处,也比喻自己身在天涯海角,不知何去何从。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因政见不被采纳,被放逐至郴州时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当时诗人已经五十多岁,但仍壮志未酬,因此诗作中流露出了强烈的政治抱负和不随波逐流的傲骨。

首联“二月二日入山东境,八千潮路及东封,章水吴山凡几重”,开篇点题。诗人于二月二日开始入鲁,登上泰山后,看到了茫茫大海和重重山峦。其中“潮路”指的是黄河,“东封”指的是泰山。诗人登上泰山之后看到的景色,令人惊叹不已。

中间两联“北望方知天地远,南车惟向斗枢从。丘园故梦经年阻,花木春情仲月逢”,诗人站在高山之巅,极目远眺,才真正感觉到天地之广大。而自己只能向南驾车而去,心中不禁生出无限感慨。同时,诗人也被贬谪到荒僻的地方,连梦中都在思念故乡。

尾联“为问飘飘何所似,岭云一片出幽峰”是诗人自问自答,表达了自己虽身在远方,但心系故土的情怀。

此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开阔雄浑,富有诗意。诗人以泰山作为背景,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之情,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