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我观生莫漫陈,为名为姓岂全真。
自从海内称三士,长愧山中少一人。
少许驱驰思夙志,老犹崛强问馀身。
所求心迹无他扰,何必渔樵是隐沦。

【注释】

1.人日:农历正月初七,又称“人胜节”。古代以正月为元月,称“孟春”,初七为第七天。这一天天气转暖,草木萌发。诗人自号三士道人,所以这里借人日来抒发自己隐居生活的情趣。

2.观我观生莫漫陈:观察自己,观察万物,不要随意地陈述。

3.为名为姓岂全真:活着的时候是一个人,死了之后又是另一个人了,哪里能说真正是“我”呢?

4.自从海内称三士:自从天下人都称赞自己是三土(即“田、士、农”),就感到惭愧。

5.长愧山中少一人:长久以来,愧对自己不能像那些隐士一样隐居山林,没有一个人。

6.少许驱驰思夙志:虽然身体有些不适,但仍然要勉强出来做些事,以此来纪念自己早年的志愿。

7.老犹崛强问馀身:年纪大了,却还有力气做这些事情,这是在询问自己的身体是否强健?

8.所求心迹无他扰:所追求的,心中所想的都是不为外物所动。

9.何必渔樵是隐沦:渔夫樵夫也是隐居的人,何必要羡慕他们呢?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僖宗干符三年(879),时年王维四十七岁。诗题中的“三士”,指王维的朋友李元振和崔国辅。崔国辅曾与李白、杜甫交游,有《崔国辅集》,王维也曾与李白同游嵩山,并作有《嵩山灵秀歌》一诗;而李元振,字公度,陇西狄道人,曾任宰相,王维曾与李白同访之,作有《送李侍御贬珠崖》诗。此诗即是作者在长安时所作。

第一首起句开门见山,点明题旨,表明自己的隐居生活。次句用反诘的语气,表示自己的孤独和寂寞。“莫漫陈”,意谓不必随意陈述,因为作者已深知隐居生活的不易和孤独。第三句承上而来,指出自己虽身处世外,仍被世人所推崇,这使作者更加感到愧疚。第四句写自己虽已年迈体衰,但仍不减当年壮志雄心,仍努力从事一些事务性的工作,以此缅怀自己早年的志愿。第五句用反诘的语气进一步说明自己的处境,既感叹自己不如别人,又表现了自己不甘示弱的性格。末二句写自己虽然身体有病,但仍勉力而为,以怀念当年的理想和壮志。最后一句以反诘的语气,表示自己并不羡慕那些隐者的生活方式。

第二首诗开头两句,诗人通过“观我”“观生”两个动作,写出了自己对人生、自然的认识和态度。“莫漫陈”是说自己对人生的认识是深刻的,不会像那些随随便便地谈论人生的人一样。三四句进一步说明这一点,认为人生是有限的,应该珍惜光阴,有所作为。五六句写自己虽然年老体衰,但仍然坚持着自己年轻时的理想,继续从事各种活动。最后两句用反诘的语气,表示自己并不羡慕那些隐者的生活方式。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深沉,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和深刻体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