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不折小儿腰,子房却进老人履。
归去仍招白衣人,功成亦从赤松子。
得时与避世之怀各一
渊明不折小儿腰,子房却进老人履。
归去仍招白衣人,功成亦从赤松子。
注释:
得时与避世:得志和隐居。
渊明:即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折:折断、摧折。
子房:韩信,字子房,西汉初年著名军事家。
却进老人履:比喻退隐山林,不再出仕做官。
归去:回到田园。
白衣人:指隐士高人。
赤松子:《神仙传》中说:神农时雨师,能变化其形;黄帝时力牧,善驱马,今得道者多居山上,吹管作号,乘云驾龙,天下名山多有毛民(古代传说中仙人所居之地)焉。这里用赤松子作为隐者高士的代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以“渊明”、“子房”等历史人物为喻,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首句“得时与避世之怀各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两种不同选择:一种是追求名利,一种是隐居避世。这两种选择代表了两种人生态度,一种是积极进取,一种是消极避世。
中间两句“渊明不折小儿腰,子房却进老人履。”,通过对比描绘了两种不同的人生道路。前者像年少时的英雄豪杰一样,勇往直前,无所畏惧。后者则像年迈的老人一样,安于现状,不问世事。
最后两句“归去仍招白衣人,功成亦从赤松子。”,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作者希望回归田园,过上隐居的生活,不再为名利所累,而是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满足。同时,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像传说中的仙人一样,功成身退,享受清静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