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寸舌犹问妻,子陵两足可加帝。
终当披裘耕富春,何事读书学游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意象的意思来判断正误。

说士与逸民之品不同

译文:张仪舌如剑利,能问妻;子陵脚穿草鞋,可以加帝。

注释:张仪,战国时纵横家,游说各国,为秦连横事业出谋划策。其舌辩如剑,常在谈辩中使对手屈服。

逸民,指高洁的人。子陵,指东汉初年著名隐士严光。两足可加帝,比喻自己隐居不仕。

终当披裘耕富春,何事读书学游说

译文:最终我将会披着皮袍在山野里耕种田地;何必苦读经书去游说君王呢?

注释:富春,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所筑的城名,后为吴地,故址在今浙江诸暨县东。

赏析:诗人在这首诗里,以张仪和子陵自比,表示自己不愿受禄于人而隐居山林的志趣。他主张“安贫乐道”,认为只有清静无为才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说士与逸民之品不同

译文:张仪舌如剑利,能问妻;子陵脚穿草鞋,可以加帝。

注释:张仪,战国时纵横家,游说各国,为国家谋利。他的口才犀利善辩,常常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国君,使他的国家强大起来。

子陵,指东汉初年著名隐士严光。脚穿草鞋,比喻自己隐居不仕。

终当披裘耕富春,何事读书学游说

译文:最终我将会披着皮袍在山野里耕种田地;何必苦读经书去游说君王呢?

注释:富春,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所筑的城名,后为吴地,故址在今浙江诸暨县东。

赏析:诗人在这首诗里,以张仪和子陵自比,表示自己不愿受禄于人而隐居山林的志趣。他主张“安贫乐道”,认为只有清静无为才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诗人在《示儿》等作品中表达了这种思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