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一载便千秋,不向今人不古求。
馀子中原俱碌碌,丈夫世上未悠悠。

【解析】

本题属于诗歌鉴赏类题目,考查对诗句内容、手法、情感等的理解和把握。

第①句,“论心一载便千秋”,意思是说,我们相交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感情却像千年一样长。诗人以“论心”自比于陶渊明,表明自己与陶渊明有相同的志趣和追求,而这种志趣和追求是值得人们珍重的。诗人用“论心”来表明自己的思想志向,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仰慕之情,也表现了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第②句,“不向今人不古求”,意思是说,我不向那些追求时髦的人学习,也不要求自己成为古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今人”和“古”的明确态度:既反对追逐时俗的庸俗,又不拘泥于复古派狭隘的成见。

第③句,“余子中原俱碌碌”,意思是说,其余那些庸庸碌碌之辈都在中原。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诗人认为自己与这些庸庸碌碌之辈是不同的,他不屑于与他们为伍。

第④句,“丈夫世上未悠悠”,意思是说,大丈夫在世上没有悠闲的时候。这里指那些平庸无奇的人在世上无所作为。

赏析:

这首诗作于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秋天,诗人任建昌军(治所在今江西南城)通判兼管内劝农事,路过潜山道中,偶遇方肃之,于是写下此诗。诗人通过“论心”、“不古”、“不今”三联,表现出了诗人高洁的人格品质。

第一联“论心一载便千秋,不向今人不古求。”是说:我们相交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感情却像千年一样长。诗人以“论心”自比于陶渊明,表明自己与陶渊明有相同的志趣和追求,而这种志趣和追求是值得人们珍重的。诗人用“论心”来表明自己的思想志向,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仰慕之情,也表现了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第二联“馀子中原俱碌碌,丈夫世上未悠悠。”诗人以“馀子”指代那些平庸无奇的人。诗人认为自己与这些庸庸碌碌之辈是不同的,他不屑于与他们为伍。诗人认为那些平庸无奇的人在世上无所作为,而自己则大丈夫在世上没有悠闲的时候。诗人通过对比,突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品格。

第三联“论心一载便千秋,不向今人不古求。”“论心”二字表明了与方肃之的关系,诗人用“论心”来表明自己的思想志向,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仰慕之情,也表现了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第四联“余子中原俱碌碌,丈夫世上未悠悠。”诗人认为那些庸庸碌碌之辈在世上无所作为,而自己则大丈夫在世上没有悠闲的时候。诗人通过对比,突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品格。

这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比,突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品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