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车偃蹇出松林,望入云丛最顶岑。
为问三千三百六,可容一步一孤吟。
车中望最高峰
征车偃蹇出松林,望入云丛最顶岑。
为问三千三百六,可容一步一孤吟。
注释:
- 诗句释义:坐在车内远远望着最高峰,征车在松树林中行进,最终进入了云雾缭绕的山顶。
- 译文:坐在车里远远望着最高峰,车子穿过松树林,最终进入了云雾缭绕的山顶。
- 关键词:征车、松林、云丛、最顶岑、三千三百六、孤吟
赏析:
首句“车中望最高峰”,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即诗人在车上遥望最高的山峰。这种描写方式既直观又富有画面感,使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幅清晰的图像。接下来,诗人通过“征车偃蹇出松林,望入云丛最顶岑”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登山的过程和所见的景象。其中“征车偃蹇出松林”形容车辆行驶缓慢而颠簸,仿佛在松树林间穿梭一般;“望入云丛最顶岑”则描绘了诗人的视线所及之处,是云雾缭绕的山巅。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能力,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三句“为问三千三百六,可容一步一孤吟”则是诗人对于登顶后的感悟。这里提到了“三千三百六”,实际上是指泰山的高度,约为1542.6米;而“孤吟”则表达了诗人独自面对高山时的心情。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敬仰之情,以及他在登顶后所感受到的孤独与自由。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泰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体验。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