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望望春春未舒,孤舟滞客转踟蹰。
欲招屈子为天问,懒向风人赋日居。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作于大历三年(768)。当时,作者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作客。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盼与失望之情。

诗句解释:

  1. 东望望春春未舒: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失望。东望意味着诗人站在东方,面向春天的方向,但由于天气阴沉,春天似乎并未如期到来。
  2. 孤舟滞客转踟蹰:孤舟意味着诗人孤独一人,滞客则表示被滞留。这句描绘了诗人在春天来临之际,却因为天气原因无法出行的困境。
  3. 欲招屈子为天问:屈子指的是屈原,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这句表达了诗人想要向屈子一样,通过提问来表达自己的疑惑和不满,但现实中却难以实现。
  4. 懒向风人赋日居:风人是这里指那些喜欢吟咏、追求风雅的人。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人的不屑,他们只是满足于日常琐碎的生活,不愿意像自己一样去追求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

译文:
东望春天,但春意未至,我独自滞留在船上,无法前行。我渴望像屈子那样向苍天发问,但又觉得这样做太过徒劳。对于那些只关心吟咏风雅而忽略真理的人,我感到无比的鄙视。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杜甫晚年的心境和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期待和失望的描述,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中的无奈和痛苦。同时,通过对比屈子和那些风人的行为,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批判和对理想追求的执着。整首诗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于时代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