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长江水并闲,任教风雪赴潺湲。
羁人触忤缘何事,日日愁云闭远山。

【注释】

王春:春天。一:一年,一次。懊(ào):怨恨。

心与长江水并闲,任教风雪赴潺湲。

心随江水而悠闲,任凭风吹雪涌奔向江源。

羁人触忤缘何事,日日愁云闭远山。

被拘系的人触犯了什么,天天忧愁的云雾把远方的山也遮蔽了。

【赏析】

《客舟两月王春又一矣而凉雱不已诗以懊之》,是一首描写旅途中因遭遇风雨而产生惆怅心情的诗歌。作者通过描绘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感慨。

首句“心与长江水并闲”,诗人将自己比喻为江水,表达了内心的闲适与宁静。他并不关心外界的风风雨雨,而是将心与江水相连,享受着这份平静。这里的“闲”字,既是诗人心境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人生的一种超然态度。

第二句“任教风雪赴潺湲”,诗人表示自己愿意接受风雪的挑战,奔赴那潺潺流淌的水声。这既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在这里,诗人用“任教”二字,表达了他对风雪的态度,即无论风雪如何肆虐,他都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而“赴潺湲”则形象地描绘出风雪在江面上奔腾的景象,展现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第三句“羁人触忤缘何事”,诗人转而自省,问自己为何会遭遇这样的挫折。这句诗句透露出诗人的内心矛盾与不安,他感到困惑不解,不知为何会受到如此多的困扰。然而,这种困惑并没有使他消沉,反而让他更加坚定地面对生活。

尾句“日日愁云闭远山”,诗人再次表达自己的心情。他每天被愁云所包围,似乎整个世界都与他格格不入。这里的“愁云”象征着生活中的困境和挫折,而“闭远山”则形象地描绘出那些困境和挫折如同山峰一般高耸入云,令人难以逾越。

这首诗通过对旅途中遭遇风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他用细腻的语言描绘了自己的感受,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大自然之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思。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