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薄难分千树色,台幽独剩数梅新。
林泉付与公馀乐,鱼鸟繇来择地亲。
【注释】滁州:今属安徽省。闰正:闰二月,即阴历十二月。冯邺仙:作者的好友冯邺。大正:即太和,唐宪宗年号。醉翁亭:在滁州南十里,欧阳修作《醉翁亭记》,称醉翁亭为“醉翁用”。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游赏景色的七言律诗。首句写春色浓丽,难于分辨。次句是说,游人虽多,但千树新花争艳,各得其所。第三句写林泉之乐,可以寄托闲情逸致;鱼鸟相亲,更可怡神养性。全诗以游人、自然景物、山水之美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春薄难分千树色,台幽独剩数梅新。
林泉付与公馀乐,鱼鸟繇来择地亲。
【注释】滁州:今属安徽省。闰正:闰二月,即阴历十二月。冯邺仙:作者的好友冯邺。大正:即太和,唐宪宗年号。醉翁亭:在滁州南十里,欧阳修作《醉翁亭记》,称醉翁亭为“醉翁用”。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游赏景色的七言律诗。首句写春色浓丽,难于分辨。次句是说,游人虽多,但千树新花争艳,各得其所。第三句写林泉之乐,可以寄托闲情逸致;鱼鸟相亲,更可怡神养性。全诗以游人、自然景物、山水之美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由四首五言绝句组成。下面是逐句释义: 梦徐九一邀游虎丘坐千人石上待月联吟觉来枕上偶记数联似五言律也 1. 梦徐九一邀游虎丘坐千人石上待月联吟觉来枕上偶记数联似五言律也:诗人在梦中与徐九一一起邀请自己游览虎丘山,坐在千人石上看月亮,进行联吟。醒来后,诗人在睡觉前随手记录了这些想法,觉得它们很像五言律诗,便将它们整理成一组。 2. 晚露华山□,游情绝世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选项分析作答。 “阴曀日飘发”:天色阴沉,太阳像被风卷起的旗帜一样飘荡着。“阴”,指天色阴沉;“晔”,明亮的样子;“飘发”,飘扬,这里形容太阳像被风吹散了一般。 “悠悠折客程”:漫漫旅途,使旅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仿佛折断了客船的行程。“悠悠”,遥远、漫长之意;“折客程”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此类题目的解答,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准确把握全诗意思,最后结合写作背景、手法、情感等分析作答即可。本题要注意“探意出声始”“而神忽逗之”“浑漠人天籁”等关键句的理解和赏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注意要“先输出”。 【答案】 诗句: 1.
《雩都登舟》 注释: 1. 山色还依袖,棹歌已入桅。家从云岭去,人向雪江来。 2. 暮霭千林出,寒烟一抹开。离心迷近远,望眼正徘徊。 赏析: 1. 山色还依袖,棹歌已入桅。家从云岭去,人向雪江来。 释义: 山的颜色仍然依附在衣袖上,船夫的歌声已经融入船桅。我们的家来自于云端的山脉,我们的人向着雪一样的江水前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家乡的景色和自己的心境
注释: 臂与闲为狃,腕因不受调。 胳膊和手腕是习惯,因为手腕不受调教。 徐从书纠旷,还借药降骄。 慢慢地从书籍中纠正了旷废,又用药物去压制骄傲。 甘苦惟神剂,浅深亦意料。 甘甜苦涩都是神药,深浅长短也是意料之中。 未能知手舞,肱枕或馀饶。 不能知道手舞足蹈的样子,肱枕可能还有多余的悠闲。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病腕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无常、人生百态的深深感悟。 第一句“臂与闲为狃
【诗句释义】 1. 然而,我忘记了从何说起,也不记得是谁。残灯余几,雨雪霏雱,有怀耿然,依韵追足。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夜晚的景象,残灯、余几、霏雨和雪花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寒冷的氛围。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和情感。 2. 莫逆交之橐,有怀梦亦根。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莫逆”意为“最要好的朋友”,而“橐”则是指皮囊,这里用来比喻友谊深厚
【注释】 农圃:即农圃人。 春霖:春天的细雨。 独向:独自面对。 山集云雷隘(ài):山间云雾聚集,雷声轰鸣。 岸倾陇亩斜(xiá):河岸倾斜,田间垄畔倾斜。 泉脉动(pào):泉水流动的声音。 优游:悠闲从容的样子。 语种瓜:像农夫一样谈论种植瓜类。 【赏析】 此诗首句写春雨,次句写诗人在农家独处,三、四句写雨中景色,五、六句写雨声和心绪,末句写闲情逸致。全诗意境开阔,格调清新,语言质朴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此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表达了作者的思归之情。“挂席过南浦”,诗人乘坐着船,在南浦江上航行。“高帆”指船的帆篷,因为风力很大所以高高的帆被掀起来。“西山飞鸟过”,西山上飞鸟掠过,山影倒映在水中。“南浦落花深”,南浦江边,落花纷纷。“雾重千林影”,“雾”指浓雾,浓雾里树林的影子重重地投到江面上,显得模糊不清。“舟轻万里心”,“舟”指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晚泊所见》。全诗如下: 落日逶迤去,丹霞宛转轻。 山深千树绿,月泻一湖清。 澄澹繇宽蓄,空蒙自远横。 微风天汉过,仍曳彩云生。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落日逶迤去,丹霞宛转轻。 这句诗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象。"逶迤"形容太阳慢慢移动的样子,给人一种温柔而缓慢的感觉。"丹霞"则是指红色的天空或山脉,这里用来形容夕阳映照下的山脉呈现出一种柔和的红色
晚望 微风传窈谷,细雨到平沙。 岸色迎垂柳,波文卷落花。 云林深愈绿,山卉薄能华。 野意来无尽,青烟叠晚涯。 注释: - 微风传窈谷:微风轻轻传来,仿佛在穿过幽深的山谷。 - 细雨到平沙:细雨纷纷落下,落在了平坦的沙地上。 - 岸色迎垂柳:岸边的颜色似乎迎接着垂柳。 - 波文卷落花:波浪轻轻翻卷着飘落的花瓣。 - 云林深愈绿:云雾缭绕的树林深处显得更加郁郁葱葱。 - 山卉薄能华
游滁山二十咏闰正前望冯邺仙大正邀游醉翁亭 雨作山游兴以心,良知一炬照云林。 忽然夜半求真觉,独有春山动古吟。 注释:在雨中游览山水,心中充满对自然的热爱;用良知之火照亮了云林。突然间,在深夜中寻求真理的觉悟,只有春天的山峦能触动我古老的吟唱。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风景和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人在雨中游览山水,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他用良知之火照亮了云林,象征着他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醉翁亭的诗。首句“水山幽至便通灵”,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山水景色,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接着,“云壑虚生动窈冥”,进一步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环境,云雾缭绕,山涧幽深,给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感觉。最后两句“一自天言河汉落,龙渊千载尚留形”则是对醉翁亭历史意义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感情和敬意。 译文: 水山幽静至极便有灵气,云壑虚空生动显窈冥。自从天上银河落下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重积累、理解领悟。此题中需注意“泻”“盈”的书写。 【答案】 译文:唐宋两代的文章价值连城,潮水涨潮落也和江海一样平常。心胸里存着的东西可以淘洗掉,万古以来的源头是原泉啊!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以“游滁山二十咏”为题,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前两句用典,借唐代韩愈、宋代苏轼的文章来比喻滁州的山水
【注】: 丰山:即丰山寺,位于滁州南郊。 幽谷共清泉:指游人来到幽深的山谷里,可以听到清脆的泉水声。 千载惟馀永叔篇:指苏轼写的《丰乐亭游春·其三》中“绿树荫浓夏日长”一句。 遮莫:纵然、即便。 山灵:指山上的树木。 刻露:雕刻在石头上的诗文。 残碣:指被风雨侵蚀而剥落的古碑文。 【译文】: 游人来到了丰山寺,看到了那幽深的山谷里有清凉的泉水流过。千年过去了
【注释】 醉时:指醉后。乐事:快乐的事。醒时:清醒的时候。异代:不同时代的人。 空将:白白地,徒然地。耳目:指听觉和视觉。寻:寻求。 惟有:只有。山泉:山水间的泉水。供俯仰:形容景色美丽,令人流连忘返。 幽芳:幽雅的芳香。作意:有意。劝登临:劝人登高。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滁州游赏二十首中第一咏的“望”景。 前两句说:醉了以后的快乐事情醒了以后就忘了。这是指醉翁亭所在的滁州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出相关的信息,并加以解释。解答此题的前提是读懂原诗。“游滁山二十咏闰正前望冯邺仙大正邀游醉翁亭”是全诗的第一句,意思是:游赏滁州山中二十四首,闰正月十六日,在山前望见冯邺仙和大正在邀请游赏醉翁亭。 第一二句:“光烟一缕导游心,回马盘纡出秀深。”意思是:一缕阳光从云雾中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