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虫小技尔犹烦,宝剑雄篇我自存。
白酒床头初发瓮,苍苔屐齿速临门。
【注释】:
三月十七日,是农历二月十五,春分后第八天。雨过天晴,万物复苏,正是春天来临之时。“杨承之”,即杨凭。杨凭(830—917),字君山,桂州临桂(今广西桂林)人。唐宣宗宰相杨嗣复之子,大中五年(851)登进士第,累迁左拾遗、礼部员外郎。大中八年(854),拜翰林学士。次年,出为湖州刺史、浙西观察使。僖宗即位,召为兵部侍郎。乾符二年(875),拜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封晋国公。光启元年(885),罢相,出为荆南节度使。三年(882),再拜司空、门下侍郎,充两河制置等使。四年(884),入为司徒、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五年(886),拜太宰兼侍中,封陈国公。六年(887),卒,赠太尉,谥曰忠献。有《东观奏记》十卷。
【译文】:
雕刻的鸟虫小技艺你还要烦琐;我的宝剑雄文你自会保存。
新酒刚从瓮中发出来,苍苔还未爬满屐齿就急忙要进我的家门。
【赏析】:
此诗作于大中五年(851)。当时诗人正在长安任左拾遗,因上疏劝谏武宗迎奉佛骨,被贬为端州(今肇庆)司马。这首诗是在他赴端州的路上,经过家乡时所作。
诗的前两句是说自己不拘泥于雕虫小技,而将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雕虫”、“小技”都是指书法中的细小技艺。诗人在诗中说,这些技艺自己都不屑去做,但宝剑雄文却要保存起来,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不随波逐流,不屈从于世俗的庸俗情趣,而追求高尚的品格和远大的志向。
后两句是写自己的得意之事。诗人来到故乡,发现家乡变化很大。原来自己曾经写过一首诗:“白酒初尝索解愁。”现在家乡的百姓知道诗的内容之后,纷纷拿来美酒来解愁。而自己当年所写的诗还没有被乡亲们遗忘。所以当他看到苍苔已爬上屐齿而自己却匆匆赶来迎接他时,不由得感到惊喜交加。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明快,表现出诗人的豪迈情怀和对家乡人民深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