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泉吐窈岑,夜雨通遥壑。
每同石势浮,时见山光落。
林影拂参差,苔痕留淡薄。
迷茫涨海中,谁挥神斧凿。
已开山下蒙,耐可幽人酌。
繇不愿甘肥,是以供藜藿。
地阻情自偏,聊从静者乐。
自获洗心徒,安知牛口怍。
馀滋动草芽,远润明花萼。
本源清若此,方思此一勺。
涓涓及江河,将拟百川学。
谓予言不信,君其问海若。

春山八事:

《诗经》中的《小雅·北山》有“春山如笑”之句,后遂以“春山”指称春日的山林。唐宋以来,诗家多用此语,以咏春山。如韩愈《题张十八君玉林亭》云:“春山如旧翠。”柳宗元《酬郑谏议见赠》云:“春山又何在?”李贺《感讽》云:“春山自秋入,秋山复春来。”刘敞《游仙词》云:“春山如黛眉,春水为罗裳。”王禹偁《和陶渊明饮酒诗》云:“春山无伴独相求。孤云将野鹤,万里结归缘。”皆此类也。

春草:

“春草”即“春草碧”,是说春天的草地一片碧绿。晋陆机《赴洛道中作》:“星旗照西京,月旗拂北阙。”又《赠范晔》:“春草生兮绿叶荣,秋风至兮黄华衰。”唐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又《送友人》:“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均用“春草”字。

“窈岑”,深峻貌。

通遥壑:

“遥壑”指远处的沟壑。“通”读如“通洞”,“遥壑”意即深远的壑谷。南朝梁江淹《恨赋》:“石望远而空歇,川流哀而无声。纷溶溢而腾涌,乍回泛而纵横。”

夜雨:

“夜雨”即“夜阑雨”。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夜雨寄北》其二:“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窈岑”、“遥壑”、“夜雨”都是写景。诗人把自然景物写得如此清幽秀丽,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之中。

首联:

“夜雨”二字,承上启下,为全诗定下了基调。诗人以“夜雨”为线索,从夜到晓,从山泉到涧壑,从山石到山峰,从树影到苔痕,从涨海到神斧,从山下的蒙昧到山下的蒙泉,从山泉到山下的溪流,从山泉到山泉的涓涓细流,最后从山泉到百川。这样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读者感到这绵绵不断的流水好像永无止境地流淌着。

颔联:

“谁挥神斧凿”,即“谁挥神斧开”。诗人把自然界的景物人格化了,好像有一位能工巧匠在这里挥动神斧,开辟出一条条清澈明亮的溪流来。“谁挥神斧凿”,是说这位神匠是谁呢?他为什么要这样挥动神斧呢?诗人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是说:“已开山下蒙。”原来这位能工巧匠是在这里为大自然开凿出一条清澈明亮的溪流来。诗人通过“谁挥神斧凿”这一形象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山水之美。

颈联:

“耐可幽人酌”,即“耐可幽人酌饮”。“耐可”是“可以”的意思。这两句是说:已经开凿出一条清澈明亮的溪流来了,那些居住在深山里的隐士们就可以在那里饮用清泉了。“耐可”两字,既表现了隐士们的悠然自得,又表现了诗人对隐者的赞赏之情。

尾联:

“繇不愿甘肥”,即“繇不愿膏泽”。这是说:我不贪图享受,不追求富贵荣华,所以我能够过着淡泊清贫的生活。“繇不愿”即“不欲”,指不想、不愿意的意思。“膏泽”指滋润、滋养。“繇不愿甘肥”,意思是说:我不贪图富贵荣华,所以我能够过着淡泊清贫的生活。“故能”,即所以。“是以供藜藿”,即“是以能食藜藿”。藜和藿都是植物名,这里指粗劣的饮食。藜是豆科植物,茎叶可以做饲料;藿是菊科植物,茎叶可以做饲料。藜藿是贫苦百姓的食物。“藜藿”一词,历来用来比喻穷贱的饭菜,或用以形容生活俭朴。“藜藿”也是诗人所崇尚的清贫生活的代名词。

末联:

“地阻情自偏”,即“地阻情难及”。这是说:由于地势险要(阻隔)的缘故,我的情趣总是倾向于自然的美景。“聊从静者乐”,即“但随静者乐”。这是说:我只喜欢那些安于寂寞的人,他们能够领略到自然的美好景色。“自获洗心徒”,即“自获洗心徒然”。“徒然”是白白地、徒然地的意思。诗人用这个词语来形容自己虽然获得了精神上的解脱,但却得不到什么实惠。“安知牛口怍”,即“安敢牛口羞”。这是说:我怎么会不知道像牛一样地辛勤劳动才是真正值得羞愧的呢?(牛在古代被人们称为“劳力”的代表,牛耕田是辛苦劳动的象征。诗人用“牛口”来比喻自己的劳作。)诗人用这个词语来形容自己虽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但是却很满足于这种清贫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游览山水时的感受。前六韵写春山、春草、春泉、夜雨、山石、山峰、树木、树影、苔痕等景物,处处都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特别是对山泉的描绘,诗人把它比作是天上的神物,更增添了它的神奇色彩。后六韵写了诗人在山水间徘徊流连的情景。诗人把能工巧匠比作神斧,开凿出清澈明亮的溪流来,使山水更加美丽。诗人赞美隐居者淡泊清贫的生活,认为只有他们才能领略到自然美景。诗人还把自己的处境比作是牛耕田一样辛苦,却只能得到牛一样的报酬,因此感到羞耻。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隐居者的赞美,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