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水临形,审志却停。
鱼龙迷惑,风雨冥冥。
千年坐立,不顽不灵。
【注释】
- 八章朱矶:指八座山形似鱼头和龙尾的山。朱,赤色。
- 水临形:即“形水临”。
- 审志却停:即“审志却止”。
- 鱼龙迷惑:指鱼和龙在水中互相缠绕、纠缠不清。
- 风雨冥冥:形容天气阴沉,刮风下雨,看不清前方的道路。
- 千年坐立:指千年来一直这样坐着或站着不动。
- 顽不灵:形容人愚钝、不聪明。
【赏析】
本诗描写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画卷,通过对山、水、鱼、龙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奇妙之处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一句“八章朱矶”,描绘了一座座像鱼头和龙尾巴一样形状的山峰,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山峰的独特造型。接着,“视水临形,审志却停”两句,通过“视水临形”和“审志却停”两个动作,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万物形态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这里的“审志”可以理解为审视自己的意志和决心,而“却停”则表示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保持冷静,不会轻易放弃。
接下来的两句“鱼龙迷惑,风雨冥冥”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这里的“鱼龙迷惑”指的是鱼儿与龙之间相互纠缠、难以分辨的情况,而“风雨冥冥”则形容了天气阴沉,风雨交加的情景。这些描述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两句“千年坐立,不顽不灵”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与升华。这里的“坐立”可以理解为长时间站立或坐着不动,而“不顽不灵”则表示这种状态既不会显得愚蠢也不会失去灵活机敏。这一句不仅总结了前文的内容,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态度——既要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又要懂得灵活应变的智慧。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元素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也为读者带来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和自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