茑附游丝一树牵,风飞木末倍缠绵。
久拚秋叶为双鬓,留取寒枝共百年。
这首诗的译文是:
茑萝寄生在游丝上,一树牵绊,风飘木末倍缠绵。
我甘愿拼掉秋天的叶子,只留下寒枝和百年相伴。
注释:
或曰秋何思以厝五节而结是亭也又成五绝:(有人)说秋天有什么想法要用来安置五个季节而建造这座亭子呢?我又完成了一首五言绝句。
茑(nī):寄生植物,即菟丝子。
附(fù):依附。
游丝:随风飘荡的蛛丝。
一:全。
牵:牵引。
倍:加倍。
久拼:长期舍弃。
双鬓:指头发。
寒枝:冷清的枝条。
百年:一百载,形容很长的时间。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诗人对五一节所寄托的感情。五一节又叫劳动节,是工人阶级的节日。此诗就是借题发挥,抒发自己对工人、农民、士兵等劳动者的敬爱之情。
首句“或曰秋何思以厝五节而结是亭也”是说自己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诗,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曰”是引语,表示有所感慨而作诗,“五节”指四季,“结是亭也”意思是说建这个亭子是为了纪念一年四季。
二、三句写景:“茑附游丝一树牵,风飞木末倍缠绵。”这里用“茑”和“游丝”来比喻那些依附于统治者的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像寄生在大树上的菟丝子,随风飘荡,没有自己的主张,只是依附在别人的身上,随风起舞,随波逐流;他们就像那“风飞木末”,被风吹到什么地方就依附到哪里,没有自己的主见。
四、五句写物:“久拚秋叶为双鬓,留取寒枝共百年。”这两句进一步说明自己对知识分子的鄙视。他们像秋风中的落叶,白白地耗费着青春,到头来只能落得个“双鬓”斑白;与其这样,还不如留下来,和那些“寒枝”同生共老。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深热爱,同时反映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与时代潮流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