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窥欢入晋阳,高王悔遣归复命。
此儿瞻视果非尝,英雄耳目真堪竞。
讨悦初收秦陇心,迎舆始作尚书令。
操戈宁肯复授人,魏修枉就长安阱。
宝炬空将玉烛燃,安定已司军国政。
金墉胆丧东人悲,渭曲柳株西人咏。
府兵属军军寓农,周礼命官官复正。
如此施为出汉秦,奈何事主同枭獍。
子觉称周未一年,宁都及三天禄竟。
弘我周家非鲁公,逆护谁教落斧柄。
三教归儒佛道除,六师指邺高齐并。
可怜二九日孜孜,狡童一旦居天圣。
乌丸漫捋好公须,杖痕宁改凶人性。
剪羽摇根自速亡,天时人事互相庆。
天元天兴法驾还,曙星曙入东宫映。
南北从兹王气合,杨花满目中华盛。

这首诗是关于宇文泰(周文帝)的。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和政治领袖,对隋朝末年的政治和社会变革有着深远的影响。

诗的第一句“周五主”直接点明了主题,即宇文泰。这里的“周五主”指的是他在位的时间,即公元557年至559年。

第二句“宇文窥欢入晋阳”,描述了宇文泰进入晋阳的场景。晋阳是太原的一个县,位于现在的山西太原市。这里“窥欢”一词,可能是指宇文泰在晋阳庆祝自己的胜利或者是为了某种目的而来到这里。

第三句“高王悔遣归复命”。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宇文泰被召回京复命的情况。这里的“高王”可能是指宇文泰的兄弟,或者是他的支持者。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描绘宇文泰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展示了他的英勇形象。如“讨悦初收秦陇心”,“迎舆始作尚书令”等。这些句子表达了宇文泰在战争中的胜利和他在政治舞台上的地位。

最后几行则是对宇文泰个人品质的赞美。如“宝炬空将玉烛燃”,“宁肯复授人”,“魏修枉就长安阱”等句子,都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对宇文泰的行为表示了批评,如“逆护谁教落斧柄”,“二九日孜孜”,“乌丸漫捋好公须”、“剪羽摇根自速亡”,“天时人事互相庆”等句子,都暗示了他在某些情况下的决策失误或行为不当。

这首诗通过对宇文泰的个人经历和行为的描写,展现了这位历史人物的形象和影响。同时,诗歌中还蕴含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