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为高卑立定居,每依尊攘寓驱除。
当年几见中匡略,此日依稀大事书。
【注释】
稽古篇:指《史记》中的“太史公自序”。
十绝:指《史记》中的“太史公百三十篇”。
高卑(bēi):指高低、尊卑,泛指地位的高低、贵贱。
居:停留。
依:依靠。
中匡略:指汉文帝时,大臣晁错因主张削藩而被杀。
事书:事情的记录。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全诗以“稽古篇”为背景,通过描写司马迁的事迹,表达了对前人历史评价的质疑和批判,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悟。
首句“总为高卑立定居”,是说司马迁在写史时,始终坚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偏袒任何一方。他站在历史的高处,审视着过去的风云变幻。
“每依尊攘寓驱除”,诗人指出司马迁在写作史书时,总是借助于尊崇和排斥的方式,来揭示历史的真相。他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梳理,揭示了权力纷争背后的深层原因。
“当年几见中匡略,此日依稀大事书”,是说司马迁曾经目睹过那些被排挤、打压的人物,如今他们的历史已经被记录下来,成为后人了解历史的窗口。诗人感慨万千,对司马迁的功绩表示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