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长许白云遮,林霭多端拥石霞。
晓山素面朝天出,暮山微黛使人夸。
朝暮看山山不厌,山容山意为我赊。
混沌胸前时凿窍,虚空眼际日生花。
独秀峰头烟抱玉,七星岩顶月飞华。
虞山遥对湘山竹,漓水微同汨水沙。
幽人占尽看山眼,山不远人人自遐。
愿作山泉通落涧,愿随涧水入天涯。
岭梅开遍催秾李,篱菊飘馀压露葭。
相思江畔几回立,银河阻绝断星槎。
惟有寒山朝暮色,飞光滴艳满清洼。
此日看山兼忆水,使予愁绪益参差。

【解析】

“青山长许白云遮,林霭多端拥石霞。”这两句写山。青山之上,常常被白云遮挡;山中林木郁郁葱葱,云雾缭绕,时隐时现,仿佛是一群仙女围绕着岩石上的朝霞。

“晓山素面朝天出,暮山微黛使人夸。”这两句写看山的感受。清晨的群山如一张素净的面孔,在朝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黄昏时分的山峰像是一抹淡淡的青色,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使人们为之称赞。

“朝暮看山山不厌,山容山意为我赊。”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不管早晚,只要看山,就不会感到厌倦,因为山的容貌和神态都是那么美好,仿佛是特意为我而设。

“混沌胸前时凿窍,虚空眼际日生花。”这两句写山水的神奇与美妙。山的胸腹间有时会出现一些奇妙的地方,就像在虚空的眼睛前出现灿烂的花朵一样。

“独秀峰头烟抱玉,七星岩顶月飞华。”这两句写山水的壮丽。独自秀丽的山峰上,烟雾缭绕着如同玉石一般的山巅;七颗星宿组成的山峰顶上,月光如水般流淌。

“虞山遥对湘山竹,漓水微同汨水沙。”这两句写山与水的对比。远处的虞山与湘山并立,犹如一对并肩作战的勇士;漓江的水与汨罗江的水相汇在一起,好像一条条细长的沙子。

“幽人占尽看山眼,山不远人人自遐。”这两句写山给人带来的影响。那些喜欢静坐的人,他们的眼睛总是盯着大山,似乎大山已经远离了人间,让人感到遥远。

“愿作山泉通落涧,愿随涧水入天涯。”这两句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希望成为一条山泉水流下去,一直流到山涧里;愿意随着溪水流向远方,去到天涯海角。

“岭梅开遍催秾李,篱菊飘馀压露葭。”这两句写山与植物的关系。岭上的梅花盛开,催促着丰硕的李花;篱笆旁的菊花凋零,却给冷清的露葭增添了生气。

“相思江畔几回立,银河阻绝断星槎。”“惟有寒山朝暮色,飞光滴艳满清洼。”这两句描写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情景。在江畔多次地站立着思念故乡,可是银河阻隔了我,使我无法回到家乡。只有寒冷的山峰在早晨和傍晚时分展现出美丽的景色,仿佛是一道道飞光,洒满了清凉的洼地。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以清新明快的风格描绘了山中晨曦、黄昏、雨后及四季之景,抒发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人生旅途的向往。

首联“青山长许白云遮,林霭多端拥石霞”,描绘了青山之中白云常掩映,山林深处雾气弥漫的景象。诗人用“长”字形容云彩的覆盖时间长久,表现了山中云雾缭绕、变幻无穷的自然景观。“朝山素面朝天出,暮山微黛使人夸”则描绘出山在不同时间段呈现出的不同面貌:清晨时,山如一位素面朝天的少女;到了傍晚,山则像一抹淡淡的青黛,令人赞叹不已。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山在不同时段的美丽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不同季节景色的独特感受。

颔联“朝暮看山山不厌,山容山意为我赊”,“朝暮看山”即指观山之意,而此句则是说无论何时何地看到山,都不会产生厌倦之情。这是因为山的容颜和神态都是那么美好,仿佛是特意为我而设。这里的“赊”字用得极为巧妙,既表示了山的宽容与包容,又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尽渴望。

颈联“朝暮看山山不厌,山容山意为我赊”中,诗人将观山的情感升华为一种对自然美的感悟。他不仅欣赏到山的美丽形态,更从中得到了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这种情感的表达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性,使得整首诗更具有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

尾联“惟愿山泉通落涧,愿随涧水入天涯”,则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山泉一样清澈透明、源源不断的流水,永远陪伴着自己度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此外,他还希望能够随着涧水流向远方,去到天涯海角。这一结尾既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也蕴含着诗人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此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山中的四季之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