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室孤臣抱苦忠,十年逋播此微躬。
苞桑无地堪休否,歌麦何人许共同。
稽古漫留洪范在,生今那得哻冠终。
便教扶去我安适,谁念西山薇尽空。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明室孤臣抱苦忠,十年逋播此微躬。”

  •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作为被朝廷放逐的忠臣的孤独和困苦。
  • “明室”指的是大明王朝或皇室,“孤臣”则是指孤立无援的臣子,这里特指那些忠诚于国家却被排斥在外的人。
  • “抱苦忠”表明了他们的忠心耿耿和承受着内心的痛苦。
  • “十年逋播”意味着他们长时间被流放或隐居。
  • “此微躬”中的“微躬”通常用来指一个微小的身躯,这里比喻诗人自己的处境。
  • 整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身处困境而为国家尽忠的感慨与无奈,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历史使命感。
    第二句:“苞桑无地堪休否,歌麦何人许共同。”
  • 这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国家危难之际的艰难处境。
  • “苞桑”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比喻国家的根基,这里指代整个国家。
  • “无地堪休”表达了无处安身、难以继续下去的绝望感。
  • “歌麦”在这里可能指的是耕作,暗示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仍不忘农事。
  • “许共同”意味着是否有人能与他一同承担这份责任,反映出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对同伴的信任。
    第三句:“稽古漫留洪范在,生今那得哻冠终。”
  • 这一句回顾了古代的治理智慧,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敬仰。
  • “稽古”指的是研究和考察古代的文献,强调对历史的尊重。
  • “留洪范”中的“洪范”可能是古代的一种重要典籍,涉及治国理政的基本原则。
  • “漫留”意味着这些原则和知识被广泛保留下来,但它们并未真正实现其应有的作用。
  • “生今”指出现在的作者,“哻冠终”意指一生都在追求高冠之礼,即官员的荣誉。
  • 整句诗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的不同,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智慧未能得到有效实践的惋惜和困惑。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个人功名追求与现实政治环境的冲突。
    第四句:“便教扶去我安适,谁念西山薇尽空。”
  • 这一句转向了一种无奈和自我安慰的情感。
  • “便教扶去我安适”中的“安适”意味着舒适和安稳,诗人希望有人能帮助他回到一个较为安逸的状态,尽管这只是一种幻想。
  • “谁念西山薇尽空”中的“西山薇”可能指的是西山上的野菜,象征简朴的生活。“尽空”表示已经变得一无所有。
  • 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无奈接受和对未来的渺茫期望,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悲观的情绪。
    第五句:“便教扶去我安适,谁念西山薇尽空。”
  • 这一句再次强调了诗人对当前境遇的无奈感受和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
  • “谁念西山薇尽空”中的“薇”指的是小草,这里用来形容诗人所处环境的贫瘠和生活的艰辛。“尽空”表达了一种彻底的空虚和无力。
  • 整句诗通过对“西山薇尽空”这一景象的描述,传递了一种深刻的悲哀和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第六句:“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重阳节的独特体验和内心世界,展示了他对国家和个人境遇的深刻反思。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的不同,诗人表达了对历史智慧未能得到有效实践的惋惜和困惑,以及对个人功名追求与现实政治环境的冲突。整体上,诗作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的波动,也折射出了更广泛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人文关怀和历史责任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