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断一枝雨后梅,为谁传信此中来。
幽香乍惹羁魂忆,冷艳初迎倦眼开。
忽漫离群休懊恨,若为依我共徘徊。
孤山处士真堪友,懒向时花复占魁。

【赏析】

“肠断一枝雨后梅,为谁传信此中来。”这是诗题的首句。梅花在冬天开放,人们往往把它同春天联系在一起。诗人却以“雨后”二字,点破时令,说这枝梅花是冬天开放的。这样,就使梅花与春天的柳枝、桃枝、杏枝区别开来。接着又用一个反问语气的词“为谁”,表明诗人对于梅花开放的原因并不感兴趣,只是欣赏它的姿色而已。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梅花当作人来写,说它为了给人报信而开放,这就使梅花显得有情有意。诗人还进一步写梅花开放后对人的感染力,说它“幽香乍惹羁魂忆”,“冷艳初迎倦眼开”。这两句是说,梅花的香气刚刚飘来,就足以使人想起被贬官的羁旅愁绪;梅花的颜色刚一展现,就足以引起人们的疲劳之感。诗人运用了夸张手法,把梅花的作用夸大了,但这正是突出梅花之“美”和“香”,从而更好地表现了梅花的特点。

“忽漫离群休懊恨,若为依我共徘徊。”这是诗题的第二句。“忽漫”二字,写出了梅花开放后,无人赏爱的情形。诗人不说有人赞赏,却说梅花离开同伴不要悲伤,不要埋怨自己,表现出了梅花高洁傲岸、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接着,诗人又说:“若为依我共徘徊。”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你如能依偎我身旁,我们一同徘徊不去。这是诗人向梅花提出的要求,也是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因为梅花不惧严寒,独自开放,不怕被人遗忘,诗人就希望与梅花结伴,共同去观赏雪景。这样,就使梅花的形象更加美好了。

“孤山处士真堪友,懒向时花复占魁。”“孤山处士”指的是唐代诗人林逋。林逋隐居杭州西湖的孤山上,种梅养鹤自娱自乐,世称“梅妻鹤子”。诗人在这里以梅花自况,说自己愿意做林逋那样的“孤山处士”,也不愿意去做那些只知争芳斗丽的时花。这样,诗人就从梅花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理想。

【注释】

雨后天晴,寒意犹存。此时正值冬季,可是诗人却见到了梅花。他不禁想起了去年冬天曾到过的一个孤山小庙里,那里也有一株梅花。他曾经在那里住了几日。那株梅花已经枯死了,只剩下几枝残干。他当时写下了一首《孤山寺壁》的诗,现在想来觉得十分惭愧。

“为谁传信此中来。”这句是说:梅花为什么会在这寒冷的天气里开放呢?

“幽香”二句,写梅香沁骨,引人遐想。“乍惹”是才沾的意思。“羁魂”指羁旅中的游子,“倦眼”则是指劳累的眼睛。“初迎”指刚开始接触。“离群”指离开同伴。

“忽漫”是忽然的意思,意思是说梅花开放以后,没有人来欣赏。“休”是不要的意思。这句的意思是说:梅花开放以后,你不要为此而感到悲伤,也不要埋怨自己为什么不被人赏识。

“若为依我”句,写诗人希望梅花依傍自己左右。

“处士”指隐士。这句的意思是说:如果你愿意依傍着我,我们一起去欣赏雪景吧!

“林逋”,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代著名隐士,因好梅花,故号林和靖。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因吴越王钱俶进贡奇花异草,得到皇帝的赏识,诏令在杭州西湖畔修建御苑。这时林逋正在杭州西湖畔游览,看到这种奇花异草,就写了一篇《惜花》的小文章,并作了一首诗:

“林下何所有,虚席卧清风。

杂书收数帙,时课读遗经。

老去诗篇壮,如今病眼明。

不嫌檐外雨,应作地衣青。”

这首诗就是《林和靖先生诗集》卷三《惜花》诗的序文。由于林逋写的这首诗写得太好了,所以后来有人就把这首小文章误认为是林逋的作品。《惜花》诗是这样的:

“林下何所有,虚席卧清风。

杂书收数帙,时课读遗经。

老去诗篇壮,如今病眼明。

不嫌檐外雨,应作地衣青。”

“孤山处士”即指林逋。

“懒向时花复占魁。”意思是说:你如果愿意跟我一起欣赏梅花的话,我就请你跟我一起去欣赏雪景吧!

这首诗通过描写梅花不畏严寒、不惧风霜、独自开放、傲然挺立的姿态,表现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抒发了作者热爱梅花的感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