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南溪作胜游,未须此外觅瀛洲。
山含晓气明如洗,树映波光翠欲浮。
碧水有天开洞府,白云无梦绕王侯。
我来漫作沧浪咏,一曲歌残古渡头。
【注释】
南溪精舍:指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南的南屏山麓。南屏,又称南峰,是杭州名胜之一。精舍为古时读书讲学之所。瀛洲:即瀛洲仙岛,传说中的东海三神山之一,在海中浮出水面,上有蓬莱、方丈、瀛州三岛。《拾遗记》记载:“帝令赤水仙伯相守,以朝日所游之地,名曰瀛洲。”此借指仙境。
洗:洗涤,这里指天空。翠欲浮:形容树色青葱欲滴。碧水:指南溪的水。开洞府:传说南海中有蓬莱三岛,相传为仙人居住的地方,故称蓬莱山为洞天。
沧浪咏:泛指咏史怀古之作,此处指作者的咏史诗。
【译文】
谁把南溪当作胜游的地方?不必到其他地方去觅求仙境了。
山间云雾缭绕,清晨的气爽明如洗,树影倒映在江面上,波光翠绿欲浮。
南屏山下碧水中有仙人的洞府,白云飘渺没有梦绕王侯的奢望。
我随意作了一首咏史怀古诗,吟诵至最后一句歌音已断,只剩下古渡头空余。
【赏析】
《南溪精舍》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描绘了诗人游览南屏山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谁把南溪作胜游”,直接点明了诗人游览的目的。南溪,即南屏山麓的南溪,是杭州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自古以来就有“南屏晚钟”之称。诗人选择南溪作为胜游之地,表明他对这一自然景观的喜爱和欣赏。
诗人用“未须此外觅瀛洲”来进一步强调自己对南溪的偏爱。这里的“瀛洲”,是指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美好而遥远的境界。诗人通过对比,表达出了他对现实的满足和内心的宁静。
第二句“山含晓气明如洗”,诗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早晨的山景比作一幅明净的画卷。这里的“晓气”,指的是山间的雾气,而“明如洗”则表达了诗人对清新空气的感受。诗人通过对山景的描绘,传达出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三句“树映波光翠欲浮”,则是诗人对树林美景的描绘。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树木与波光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的“翠欲浮”形象地描述了树叶的颜色鲜艳欲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接下来的两句诗,“碧水有天开洞府,白云无梦绕王侯”,进一步描绘了南屏山的美丽景色。诗人通过对碧水的刻画,表现了南屏山的清澈见底;而对白云的描绘,则让人感受到了山的神秘莫测。这两句诗既展现了南屏山的自然之美,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最后两句诗,“我来漫作沧浪咏,一曲歌残古渡头”,则是诗人对此次游览的总结。诗人用“沧浪咏”来形容自己的诗歌创作,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执着。同时,诗人也用“一曲歌残古渡头”来描绘自己游览时的感慨。这里,“歌残”既指诗歌创作的过程,也暗示了游览的短暂和结束。诗人通过对这次游览的回顾和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优秀的咏史怀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