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峨万仞冈,磊磊千寻石。
泠泠百丈泉,幽幽隐士宅。
隐士夫如何,逃名而晦迹。
岂乏英雄姿,矢志在松柏。
空谷多秋风,须眉一夜白。
有酒不盈樽,有几不盈尺。
念无天下士,中怀常愤迫。
孤虹贯长天,如或见衷赤。
予自远方来,邂逅快所获。
相将出白云,相对谈今昔。
今昔事既殊,怆然起痛惜。
东山未为大,西山宁为窄。
【注释】
峨峨:高大的样子。万仞:指极高的山,仞是一里见方的单位,这里用来形容山峰的高耸。磊磊:形容石头层叠的样子。泠泠:清凉的样子。百丈泉:指很高的泉水。幽幽:幽深的样子。隐士宅:指隐居的人的住所。逃名而晦迹:逃避功名而隐居山林。矢志:发誓立志。松柏:比喻忠贞不屈。中怀:内心。愤迫:愤怒不平。孤虹贯长天:孤独的彩虹横贯天空。衷赤:赤诚之心。自远方来:从远方而来。邂逅快所获:偶然相逢,感到欣慰。白云:指隐士居住的地方。相将出白云:和隐士一起走出隐士居所。谈今昔:谈论现在的事情。东山:指隐居的地方,在浙江绍兴市西北。未为大:不算很大。西山:指隐居的地方,在陕西眉县南。宁为窄:也不算很小。
【赏析】
此诗是杜甫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冬至二十七年春间游历东吴、越地期间所作。前四句描写黄君操高洁品格,不慕荣利的隐居生活,后六句则抒发对隐者的感慨与赞美。
首联“峨峨万仞冈,磊磊千寻石。”描绘了隐者居所附近的自然风光,表现隐者高超的人格境界和坚贞的节操。
颔联“泠泠百丈泉,幽幽隐士宅。”则写隐者居处的环境。百丈泉清冷如水,隐者宅舍幽深宁静,更衬托出隐者超凡脱俗的情怀。
颈联“隐士夫如何,逃名而晦迹。”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的赞叹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于隐者行为的不解和困惑。
尾联“有酒不盈樽,有几不盈尺。”则是诗人对于隐者的另一种理解方式。他认为隐者虽然过着隐居的生活,但仍然保持着高尚的品德和节操。这种理解方式更加深刻地揭示了隐者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
最后两句“念无天下士,中怀常愤迫。”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和感受的一种表达。他觉得自己虽然没有隐士那样的才华和能力,但却常常被社会所压迫和困扰,因此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满。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