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水停桡几问津,扁舟曾忆此中身。
村醪邻火空孤客,帝子秋风欲傍人。
猛士不来台阒寂,龙蛇犹见汉嶙峋。
沧江未即南垂钓,飞羽年年报虏尘。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本诗首联“沛水停桡几问津,扁舟曾忆此中身”,点明题目中的“过”字。“沛水停桡几问津”,诗人泊船于沛水之畔,想借询问渡口以渡过江去,但沛水却停滞不流。“扁舟曾忆此中身”一句,诗人由眼前所见想到过去自己曾在此地生活过,这一句既写出了诗人的怀旧之情,又写出了作者的身世之悲。颔联“村醪邻火空孤客,帝子秋风欲傍人”,意思是:只有酒香飘散,炊烟袅袅的村子;只有炉旁火光闪烁的人家;只有秋风吹拂着的江边,才有我这样的游子。“帝子”,即帝女,此处指屈原。屈原是楚国人,他因遭谗言被贬到江南,在楚江一带漂泊,故称“帝子”。诗人以“帝子秋风欲傍人”来表达诗人的孤独感,并由此抒发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不平之气。颈联“猛士不来台阒寂,龙蛇犹见汉嶙峋”,“台”通“台”,指山势高峻险要之处;“龙蛇”指盘曲蜿蜒的山形,形容山势高峻险要。这里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尾联“沧江未即南垂钓,飞羽年年报虏尘”,意思是说:沧江尚未平静,我还没有结束我的流浪生涯就又要去钓鱼了,我还要像当年一样不停地报告敌人侵扰的消息,报效君王。尾联两句写诗人的爱国之情。尾联两句写诗人的爱国之情,也暗寓了自己报国无门、报国无路的苦闷和愤懑。全诗表现的主题是诗人的孤独与寂寞、忧愤与无奈。

【答案】

①沛水停桡几问津(停桡:停船摇橹)②扁舟曾忆此中身(扁舟:小船)③村醪邻火空孤客(村醪:村中酿造的酒;邻:旁边;炉边)④帝子秋风欲傍人(帝子:皇帝的女儿)⑤猛士不来台阒寂(台:山)⑥龙蛇犹见汉嶙峋(龙蛇:盘曲蜿蜒的山形;嶙峋:高峻险固)⑦沧江未即南垂钓(沧江:长江)⑧飞羽年年报虏尘(飞羽:飞翔的羽毛;虏尘:敌军的尘土)译文:沛水停棹,我向江中打听渡口在哪里?曾经在那片土地上住过,现在想起依然怀念着它。

村醪旁边,有人家炊烟缭绕,只有我一个人在这荒野中漂泊;秋天里,那吹拂着我脸颊的风中带着阵阵寒意。

那山高而峻,峭壁耸立,像一条巨龙盘踞在那里;那山矮而平,参差不齐,好像许多条小龙盘绕在那里。

我还没结束流浪的生活,又要开始钓鱼了,我要像当年一样不停地报告敌人侵犯的消息,为皇上尽忠!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过沛水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忧伤、苦闷和愤懑。诗人以沛水作背景,从“泊船”、“问津”到“扁舟”、“江上”等词句,勾画出一幅诗人行旅图;从“停桡”“几问”“江上”等词句,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对自身遭遇的同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