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境弦歌处处扬,熙熙千里总春阳。
安人每展经纶手,忧国还披铁石肠。
日永蒲鞭空示辱,风清麦陇有馀香。
夜来试看城头月,也得寒微一借光。
【注释】
上太守二首:这是作者为他的上司所作,表达他对上司的赞美之情。上太守:对太守的敬称。太守:古代地方官名。安民:使百姓安定。经纶:治理。忧国:为国担忧。铁石肠:比喻忧国心切、忧愤难忍的心情。日永:太阳西沉的时候。蒲鞭:一种用蒲草编成的马鞭。示辱:表示谦卑。风清麦陇:指春风吹拂下麦田中飘荡着的清香。夜来:夜里来临。试看:看看。寒微:指地位低下的人。一借光:表示谦虚。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一位上太守的颂诗。上太守即地方长官,在封建时代,官员们常常要向朝廷推荐贤能之士,所以诗人以“上太守”为题,是对这位官员的赞扬和推崇。全诗四句,每句七字,共二十个字,语言平易流畅,风格朴实自然,体现了诗人平易近人、真诚坦率的人格特征。
第一句:“四境弦歌处处扬,熙熙千里总春阳。”意思是说:四境之内到处都传来了歌声,到处都是一片欢乐的景象,那欢快的气氛仿佛春天一样温暖。
第二句:“安人每展经纶手,忧国还披铁石肠。”意思是说:安抚百姓时,他经常展开治国之策;忧虑国家的时候,他更是披肝沥胆、忧国忧民。
第三句:“日永蒲鞭空示辱,风清麦陇有馀香。”意思是说:每天太阳落下的时候,他用蒲鞭示弱表示谦卑;春风送来麦田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第四句:“夜来试看城头月,也得寒微一借光。”意思是说:今天晚上我试着看一看城墙上的月亮,也能得到它微弱的光芒。
这首颂诗写得朴素无华而又情真意切,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