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迟迟夜正长,半窗灯火共凄凉。
灵台一点三秋洁,浩气千寻百炼刚。
梅月横斜廉外影,箑风披拂案头香。
圣贤言语便便辨,读到天开日已光。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学习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圣贤智慧的敬仰。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及赏析:

  1. 夜读(夜深了,我在灯下读书。)
  • 译文:夜已深,我在灯光下读书。
  • 注释:这里的“夜深”指的是时间的流逝到了深夜,而“灯下读书”则描绘了一位学者在昏暗的环境中坚持学习的场景。
  1. 钟鼓迟迟夜正长,半窗灯火共凄凉(钟声与鼓声在夜里久久回响,我在这漫长的夜晚,只有半窗的灯火陪伴着我。)
  • 译文:夜晚深沉,钟鼓的声音悠扬而漫长,只有半窗的灯火与我相伴,增添了一份孤寂与凄凉。
  • 注释:这里的“钟鼓迟迟”形容夜晚的时间长,而“夜正长”则强调了这种延长的感觉;“灯火”是诗人孤独时的陪伴者,而“共凄凉”则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所感受到的情感状态。
  1. 灵台一点三秋洁,浩气千寻百炼刚(我的灵台如同秋天的洁净,充满浩然之气,如千寻的钢石经过百炼般坚韧。)
  • 译文:我的内心深处宛如秋天一样纯净无暇,充满了浩然正气和不屈的精神。
  • 注释:这里的“灵台”是指心灵的深处,“三秋洁”形容心灵像秋天一样清净无瑕;“浩气”则指浩然正气,“千寻”和“百炼”分别比喻坚不可摧和历经磨练的坚韧品质。
  1. 梅月横斜廉外影,箑风披拂案头香(冬月的月光斜洒在窗外,如同梅花的影子一般清雅,微风吹动书案上的香炉,带来一股淡淡的香气。)
  • 译文:冬月的月光从窗户的外面斜照进来,就像梅花的影子一样美丽;微风吹动书案上的香炉,散发出阵阵清香。
  • 注释:这里的“梅月”指的是冬天的月亮,而“廉外影”形容月光投射在窗外的样子;“箑风”是指吹动书案上香炉的微风,而“披拂”则形容风轻轻地拂过。
  1. 圣贤言语便便辨,读到天开日已光(圣贤的话语清晰易懂,仿佛太阳刚刚升起时的光芒。)
  • 译文:圣贤的话语明晰易懂,让人感到仿佛是太阳初升时的光芒。
  • 注释:这里的“圣贤言语”指的是圣人和贤人的言论或教诲,而“便便辨”则形容这些言语既清晰又容易理解;“天开日已光”则用太阳初升的景象来形容圣贤之言给人带来的光明和希望。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深夜读书感受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学习环境、内心的感受以及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