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花县眼中人,别驾淮阳又几春。
曾共乌台高十仞,郑郎今著白纶巾。
十年花县眼中人,别驾淮阳又几春。
曾共乌台高十仞,郑郎今著白纶巾。
注释与赏析:
- 诗中提到的“花县”,指陈献章曾经担任过的花县县令(花县,即现在的花都区,位于广东省),他在那里度过了很多时光,对当地有很深的感情。
- “别驾淮阳”指的是陈献章被贬为淮阳别驾,这是古代的一种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地方行政长官。
- “乌台”可能是指古代的一个地名或者监狱的名称,诗人提到自己曾在那里遭受过不公正的对待或刑罚。
- “郑郎”指的是郑纪,可能是陈献章在官场上的一位朋友,也可能是他的别号。
- “白纶巾”是古代文人常用的头巾样式,象征着文官的形象,表明诗人现在是一个文官。
这首诗通过对过去和现状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命运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经历的回忆。通过使用一些象征性的元素,如“乌台”和“白纶巾”,诗人巧妙地将个人的经历与更广泛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文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