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壁山人不下台,老阴消尽少阳回。
白云影尽千峰里,紫菊香腾十丈来。
《冬至日示袁晖用前韵》是明代诗人陈献章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现摘录如下:
面壁山人不下台,老阴消尽少阳回。
白云影尽千峰里,紫菊香腾十丈来。
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翻译和赏析:
- 诗句翻译:
- “面壁山人不下台” 意指一位高僧或隐士不下山,即隐居在面壁山上,不愿与世争名夺利。
- “老阴消尽少阳回” 描述的是冬季结束,阳光重新照耀大地的情景,象征着黑暗之后的复苏和希望。
- “白云影尽千峰里” 描绘了山峰之间白云的影子完全消失,增添了一份空灵而宁静的意境。
- “紫菊香腾十丈来” 描述了一种香气扑鼻的景象,紫色的菊花盛开,香气弥漫到十丈之外。
- 诗句赏析:
- “面壁山人不下台”反映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也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种思想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根基,体现了儒家“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的理念。
- “老阴消尽少阳回”不仅表达了季节的变化,还暗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五行学说是理解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重要工具,此诗中运用这一概念,寓意深刻。
- “白云影尽千峰里”营造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远离尘嚣、心无旁骛的闲适。这种描写常见于山水田园诗,也是诗人情感寄托的一种方式。
- “紫菊香腾十丈来”通过色彩和气味的描述增强了诗的画面感和感官体验,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香气的秋日花园之中。这种细致的描写技巧在古典诗词中极为常见。
- 文化背景:
-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以及他个人对于隐逸生活和自然美景的热爱。陈献章生活在明代,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人士大夫们常常通过诗歌来反映时代精神和个人情感。
-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季节变化的感慨,传达了对生命循环和世事变迁的哲学思考。这种思考体现了中国文人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陈献章的《冬至日示袁晖用前韵》不仅仅是一首表达诗人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诗歌,更是一幅充满哲理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品。通过对这首诗的翻译和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