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凉艮岳草萋萋,南渡湖山意转迷。
炎海膻腥朝饮马,厓门风雨夜鸣鸡。
两间正气华夷肃,万古精光日月齐。
成败未须伤往事,狐宫煨烬没棠梨。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考核选取并赏析诗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分析诗句的内容,理解诗词的大意,把握诗中主要意象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最后根据要求作答。本题中,“三忠祠”是全诗的关键句,“三忠祠”是指宋代岳飞、张浚、李纲三人的祠堂,这三人是南宋抗金名将,他们因力主抗战而遭秦桧等人陷害,终至含冤而死。
【答案】
“艮岳”即艮山,为宋真宗所建,在今河南开封市北。“草萋萋”意为草木茂盛。“南渡湖山”指南宋灭亡后,南宋君臣仓惶南渡,国势衰微,人心离散。“炎海膻腥朝饮马”,写北方金人南下,中原大地一片狼藉,朝廷腐败无能,外患频仍。“厓门风雨夜鸣鸡”指厓门之战失败后,金军大举南侵,宋军在海上与金军作战失利。“两间正气华夷肃”,意思是宋朝虽然被金人占领了大片国土,但是宋朝的正义之气依然存在。“万古精光日月齐”意思是宋朝的忠君爱国精神永远流传千古。“狐宫煨烬没棠梨”写宋朝灭亡后的凄凉景象。
译文:
荒僻的艮岳草木葱郁,南宋南渡以后湖山失色。
金人南下中原大地一片凄惨,我方饮马长江边朝野惶恐不安。
宋朝虽已灭亡但正气犹在,忠君爱国的精神流芳千古。
历史成败不必过于伤怀,只留下狐鼠横行的废宫。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词,作者借对三忠祠的凭吊来抒发自己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开头两句点题。“三忠祠”是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追封岳飞、张浚、李纲三位抗敌英雄为“武安”、“昌武”、“忠烈”,合称“三忠”,并分别建祠于杭州和建康两地。这两句从三忠祠落笔,概括了当时南宋王朝的政治局势。“草萋萋”形容景物荒芜,暗示南宋王朝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失败;“南渡湖山意转迷”表明南宋统治者无心收复失地,反而仓皇逃命,致使国土沦陷,山河破碎。以下几句写金军南下中原的惨状和南宋军队在战争中的惨败。“炎海膻腥朝饮马”,写金军在北方建立金国后,又挥师南下,攻向南方。“朝饮马”暗喻投降,“膻腥”指金人的腥气。“厓门风雨夜鸣鸡”,写在一次金兵入侵战斗中的惨败情形。“雨夜”暗喻南宋的覆灭是在一夜之间完成的。“风”“雷”都是自然现象,这里却用来比喻金军的强大气势和宋军溃败的惨状。“两间正气华夷肃”,意思是宋朝虽然被金人占领了大片国土,但是宋朝的正义之气依然存在。“万古精光日月齐”,意思是宋朝的忠君爱国精神永远流传千古。最后一句以景结情,写历史的悲剧已成过去,留给后人的是狐鼠横行的废宫。
这首诗通过对“三忠祠”的凭吊,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全词意境苍凉悲壮,格调沉郁顿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