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金轮峰,遥瞻方丈容。
风生锡拄杖,归拨海门松。
忽慰三年别,初为两地逢。
愿教鼙鼓息,齐叩法堂钟。
注释
- 日照金轮峰:太阳照耀在金色的山峰之上。
- 遥瞻方丈容:远远地观看佛堂内的景象。
- 风生锡拄杖:风吹动着僧人手中的锡杖。
- 归拨海门松:回到寺庙时,轻轻拨动寺内的松树。
- 忽慰三年别:突然让离别了三年的人感到安慰。
- 初为两地逢:初次与两地相逢。
- 愿教鼙鼓息:希望停止战争和纷争。
- 齐叩法堂钟:一同敲响寺庙的大钟以示庆祝。
译文
太阳照耀着金色的山峰,远远地观看佛堂中的景象。
风吹动着我手中的锡杖,我回到了寺庙。
忽然让离别了三年的人感到欣慰,我们初次与两地相逢。
我希望停止战争和纷争,我们一同敲响寺庙的大钟以示庆祝。
赏析
《闻天和尚自庐山归雷峰喜赋》是唐代诗人李郢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和对佛教文化的崇敬。
首联“日照金轮峰,遥瞻方丈容”,以“日照”二字开篇,营造出一种光明普照、生机盎然的氛围。紧接着以“遥瞻方丈容”来表达作者对佛堂内景象的欣赏。这里的“方丈容”指的是方丈室,是禅宗寺院中供僧众修行打坐的地方。通过这一细节描写,诗人展现了他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于宁静、和谐生活的追求。
接下来三联“风生锡拄杖,归拨海门松,忽慰三年别,初为两地逢。”则将笔触转向了作者自身的感受和经历。诗人通过“风生锡拄杖”这一意象,寓意着生命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幻,同时也象征着佛法的智慧和指引。而“归拨海门松”则表达了诗人回归故土、与亲人团聚的喜悦之情。最后两句“忽慰三年别,初为两地逢”则是对整首诗主题的升华,通过“忽慰三年别”和“初为两地逢”两个对比鲜明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在历经分离之后重逢的喜悦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最后一句“愿教鼙鼓息,齐叩法堂钟”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理想追求。这里借用了古代战争中常用的乐器——鼙鼓来象征战争和冲突,而“齐叩法堂钟”则寓意着人们应当摒弃争斗,共同追求和平与安宁。整首诗以佛教文化作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情感,传达了作者对于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佛法的尊崇。同时,诗中的意象也富有层次感和深度,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