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响松涛半入云,巴童度曲午犹纷。
当年彩笔翻飞处,岩石空腾尽隐纹。
【注释】
竹响松涛:形容山林中的声音。巴童:指四川地区的儿童。
度曲:演奏音乐,此处指唱歌。岩石空腾尽隐纹:指岩石间飞鸟出没的痕迹。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凌云寺的五首之一,写的是他在嘉州(今四川省乐山市)拟往峨眉山游览,因故未能登顶,只好在凌云寺游玩。诗中通过写景抒发感慨。
首句“竹响松涛半入云”,描写的是凌云寺周围茂密的竹林和高大挺拔的松树,声音如雷鸣般回荡在山谷之间,似乎都进入了云端。这里的“竹”字和“松”字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植物,而“竹声”、“松涛”则都是大自然发出的声响,给人以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次句“巴童度曲午犹纷”,描述了一群四川当地的儿童在寺庙里欢歌笑语的场景。这里的“巴童”指的是四川地区的儿童,他们在这里玩耍、唱歌,为这座宁静的寺庙带来了一丝生机。同时,“度曲”二字也暗示了这些孩子在享受着快乐的时光,仿佛忘记了世俗的烦恼。
第三句“当年彩笔翻飞处,岩石空腾尽隐纹”,则是指曾经有一位文人用彩笔在上面题写了诗句,留下了许多痕迹。这里的“彩笔翻飞”形容这位文人的才情出众,他的诗句如同翩翩起舞的彩蝶一般,充满了灵动之美。而“岩石空腾尽隐纹”则形象地描绘了那些被岁月侵蚀后消失不见的诗句,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无情。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也赞美了古人的才华横溢。
这首诗通过对凌云寺周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其历史的回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人文历史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