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鳞文爪欲攫,那能缩体耽幽壑。
喷云噀雾在斯须,散作长涛何皬皬。
【注释】
望霞峰: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境内的巫山山脉。传说古时有位女子因与爱人相约在朝霞初照时分在此相会,所以人们称它为“望霞峰”。
鳞文爪欲攫:指五色斑斓的鳞甲状物。爪欲攫,形容其状若爪,欲攫人。
那能缩体耽幽壑:怎么能收起身形而沉隐于幽深险峻之地。那能:哪能。耽(dān)幽壑,隐居于深渊。
喷云噀雾:喷出云气,吐露雾气。噀,吐。
何皬(bá):众多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咏景诗。全诗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山水图画,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句以“望霞”二字起兴,点明题旨,勾勒出一幅巫山十二峰的远景图。诗人用一个“望”字将读者引入到那神奇瑰丽的自然景色之中,令人如临其境。
诗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五彩斑斓的鳞甲状物和那些欲攫人的爪形物。这些景物色彩斑斓,形态各异,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展现在诗人面前。诗人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诗人并没有仅仅满足于对这些景物的描绘,而是进一步展开了想象,描绘了那些欲攫人的鳞甲状物在云雾缭绕的山间穿梭的情景:它们仿佛是一群精灵,在云雾中自由地穿梭,时而喷出云气,时而吐出雾气,仿佛是在向世人展示它们的神奇之处。这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活泼,充满了动感。
最后一句则通过“散作长涛何嫕嫕”这个比喻,将鳞甲状物的活动状态推向高潮。诗人用“散作长涛”来形容鳞甲状物喷出的云气和雾气,使得它们仿佛变成了一条条汹涌澎湃的长浪,给人一种震撼力极强的视觉感受。同时,这句诗也暗示了那些鳞甲状物在云雾中自由穿梭的速度之快,让人不禁为之惊叹。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美的享受。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得整首诗既有诗意又充满想象力。此外,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也是他能够创作出这样一首好诗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