搴兰亵台上,抱玉烬山阿。
古戍狼烽少,平林燕垒多。
有途怨薪桂,无地隐烟萝。
欲向寥天问,终悲隔焰摩。

【注释】

搴:拔取。亵台:宫中台阶名。抱玉:抱持玉石,形容玉石燃烧时炽烈的火光。烬山阿:燃尽了山冈上的草木。古戎:古代戍边的士兵。狼烽:烽火,这里指报警信号,即狼烟。薪桂:用柴草做成的桂香,比喻香料。烟萝:烟雾缭绕,这里指山林、树木。寥天:苍茫的天空,这里指遥远的天空,表示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诗。作者以极其凝炼的笔墨,描绘了楚地的一片荒凉,表达了对楚国灭亡的悲痛之情。

首句“搴兰亵台上”是说从宫廷中取出兰花,把它插在台上祭奠死者。这句写景,描写了楚国宫殿被焚毁的情景,也暗示着楚王的死讯。接着写“抱玉烬山阿”,是用抱持玉石之火来形容山冈上的草木全部烧光的景象。这几句描写楚宫被焚后荒凉破败的景象,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

颔联“古戍狼烽少,平林燕垒多”写战争过后的荒凉。两句都写战后的残破景象,但所写景物有异:一为“烽”,“烽”是古代边防报警时燃放的一种烟火,故“狼烽”即指报警信号;一为“垒”,这里泛指军营,“燕垒”即指燕国的营垒。两句分别写战火过后的荒凉景象:前者是“烽火”稀少,后者是“营地”很多。这两句写战后的荒凉景象,与前面的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渲染出战争造成的惨重破坏和人民的极度痛苦。

颈联“有途怨薪桂,无地隐烟萝”写人民的痛苦生活。“薪桂”,是指人们把桂花当柴烧来取暖,因为桂花香气浓郁,可以驱赶蚊虫,所以百姓才把它当作燃料。“烟萝”,是形容树林浓密,遮蔽了天空,也使人感到压抑。两句分别写老百姓因战乱而无法生活的痛苦。前一句说无处可寻生活的希望,只有怨气;后一句说没有地方可以隐居,只能忍受痛苦。这两句写人民的疾苦,与上联的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烘托出国家衰败、人民痛苦的景象。

尾联“欲向寥天问,终悲隔焰摩”是说想要向苍天发问,终究还是感到悲哀。意思是说,尽管我渴望得到回答,但是仍然感到悲哀。“寥天”指的是苍天或高远的天空。“摩”同“磨”。“隔”通“诀”。两句的意思是说,虽然我渴望得到回答,但是终究得不到答案,最后只能感到悲哀了。这两句是诗人在面对国家灭亡、自己命运凄凉的时候所产生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描绘楚国的荒凉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战乱所造成的悲惨局面的深切同情和对国家的忧虑。全诗语言简练、意境凄美,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