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临民上,而登父母堂。
一经曾局蹴,百里更仓惶。
樵水东流大,龙湖西望长。
昔人谁可羡,推毂有辉光。
”`markdown
《初至邵武》张应泰
何以临民上,而登父母堂。
一经曾局蹴,百里更仓惶。
樵水东流大,龙湖西望长。
昔人谁可羡,推毂有辉光。
注释与赏析
- 何以临民上?:如何治理和对待百姓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通过“登父母堂”这一比喻,表达了对权力和责任的理解和尊重。
- 一经曾局蹴。:曾经在官场中经历挫折或困扰。这里的”经局蹴”形象地描述了在政治生涯中的波折。
- 百里更仓惶。:在处理事务的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变化和不安,体现了一种焦虑和不确定性。
- 樵水东流大,龙湖西望长。:描绘了自然景观,象征着时间流逝和生命的无常。通过这种自然美来反观人的生命和社会的责任。
- 昔人谁可羡?:对比今昔,询问那些古代贤明人物的事迹是否值得羡慕,反映出对历史智慧的渴望和对当前社会状况的不满。
- 推毂有辉光。:指推动和提拔贤能之人,使其能够发光发热。这是一种对个人能力和社会责任的认可,也反映了作者的政治理念。
此诗通过描绘一个新任知县初到任时的所见所感以及他对政治、社会和个人责任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于职责、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