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条垂线带斜晖,青翠于今恨转非。
为忆画眉人已没,泪痕洒对学湘妃。
【注释】
秋柳:指《秋柳词》中的“长条”句。画眉人:指女子。湘妃:传说中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她们在洞庭湖投水而死,所以后人用“湘妃”来代称落泪的人。
【赏析】
此诗首句写景,次句抒情,末句点题。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清幽,是一首很有情味的咏物抒怀诗。
第一句“千条垂线带斜晖”,描绘了一幅秋天夕阳下,柳叶随风飘动的画面。这里的“垂线”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秋柳的柔弱与婀娜,而“带斜晖”则赋予了这些柳条以柔和的光泽和色彩,仿佛是大自然为它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裙。同时,“带”这个动词也巧妙地传达出了柳叶与斜晖相互映衬、相互依存的动态美。
第二句“青翠于今恨转非”,则是诗人情感的抒发。在这里,诗人将柳树的青翠与自己的遗憾相对照,表达了对美好时光不再的无奈和哀愁。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逝去时光的回忆和留恋。
第三句“为忆画眉人已没”,则进一步拓展了诗的主题。这里,诗人通过回忆那些曾经陪伴自己度过美好时光的人——画眉之人,表达了对失去这些人的悲痛与不舍。这种情感的表达既直接又深沉,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最后一句“泪痕洒对学湘妃”,则是对前两句情感的升华和深化。这里的“泪痕”不仅是指诗人自己眼中的泪水,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而“学湘妃”则暗示了诗人在面对现实时所展现出的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和风度,仿佛是在用泪水浇灌着自己的心田,让它在思念中绽放出更加美丽的光芒。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秋日夕阳下的柳林画面,并通过对其背后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诗中所蕴含的历史典故与文化内涵也使得这首小诗具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