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靥西邻女,鸣筝傍玉台。
秋风孤鹤唳,落日百泉洄。
座客皆惊引,行云欲下来。
不知弦上曲,清切为谁哀。

【注释】

闻筝:听筝曲。筝,弦乐器。宝靥西邻女:指弹筝的女子,宝靥,美女的颈饰,这里代指女子。鸣筝傍玉台:在玉台旁边弹奏筝。

孤鹤唳(lì):一只白鹤鸣叫。落日百泉洄(huí):落日的晚霞映照在百条山泉中回旋荡漾。座客皆惊引:座中的客人都因筝声而吃惊并为之吸引。行云欲下来:像飘动的云彩一样,好像正要降落下来。不知弦上曲:不明白筝上的乐曲。

【赏析】

这是一首写筝女的诗。诗人先以“闻筝”点明主题,然后依次写其外貌、环境、动作,最后才点出她弹的是“清切为谁哀”的曲子。全诗结构紧密,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开头两句:“宝靥西邻女,鸣筝傍玉台。”写弹筝的是一个美女,她正站在高高的楼台上弹奏着悠扬的筝声。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的描写作好铺垫。

接着是第二联:“秋风孤鹤唳,落日百泉洄。”这两句诗既写了环境,又写出了筝声给人的感受。秋天来临的时候,风声变得格外清冷,一只白鹤在天空中发出凄厉的叫声,就像筝声一样让人心颤;傍晚的时候,夕阳映照在山泉上,泉水在光影之中流淌,就像筝音一样让人心醉。这两句话把筝声写得如秋风、如白鹳、如落日,形象生动,意境幽远。

第三句写到:“座客皆惊引。”这一句是对前两句诗的补充和拓展。因为筝声美妙绝伦,所以在座的宾客都为之惊呆了,被吸引得无法自拔,仿佛要被那筝声从座位上拉走一般。这一描写,更突出了筝声的优美与震撼力。

第四句:“行云欲下来。”这里的“欲”字用得很巧妙,既表明筝声之高妙,也暗示了它对人心灵的影响。筝声如此迷人,仿佛天上的行云都要被吸引下来,落在地上,成为人间的美景。

最后两句:“不知弦上曲,清切为谁哀?”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心情,而是通过“不知弦上曲”来表达对筝声的感受,让读者自己去想象筝声的美。同时,“清切为谁哀”这一句话也充满了诗意。诗人并没有直接告诉读者,筝声是为了谁而悲伤的,而是留下了一个悬念,让人们去猜测。这样的处理手法,既增加了诗歌的韵味,也使得诗歌更加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