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宵对月负佳期,今夕开樽野水湄。
月色细看元未改,人心安得本无疑。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赏析:
”`
昨夜月色皎洁,我本期待与佳人共赏明月,然而今晨醒来却发现,月亮依旧如初,并未因夜色的变化而改变其明亮。这让我心生疑问,是月亮本身未曾改变,还是我的心境已随时间流转而有了不同?
译文:
昨夜月光皎洁如初,本欲邀佳伴共赏,今朝醒来仍见月明如故。
注释:
昨夜:昨天夜晚
皎洁如初:明亮的样子没有改变
佳伴:美好的同伴或伴侣
共赏:一起欣赏
赏析:
首句“昨夜月色皎洁如初”以简洁的语言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诗人通过描绘昨晚的月光,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氛围。紧接着,诗人转入正题,表达了自己对今晚月色的期待。他设想着与佳人一同在月光下畅谈、赏景,享受这份难得的美好时光。然而,当夜幕降临,一切看似平静无事时,诗人却突然感到失望和困惑,原来那如水的月光依旧未变,但自己的心情却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心情上的反差,使得诗人不禁开始质疑,是不是月亮本身并没有变化,而是自己的心情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了微妙的改变呢?
第二句“今夕开樽野水湄”则是诗人在经历了一夜的思考后,决定放下心事,来到郊外的河边开怀畅饮。这里的“开樽”意味着打开酒杯,准备畅饮一番;“野水湄”则指的是河边的自然景色。诗人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中饮酒,可能是因为他想要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纷扰,寻找一份宁静和放松。
第三句“月色细看元未改”进一步展开诗人的内心世界。他不仅看到了月亮的美丽,还感受到了自己的内心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这里的“元未改”可以理解为诗人心中的感慨,即尽管月亮的美丽似乎没有变化,但他自己的心境却已经发生了变化。诗人用“细看”一词来强调他对月亮变化的细致观察,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内心变化的深刻体会。这种内心的波动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比如生活的琐事、工作的压力等等。
最后一句“人心安得本无疑”则是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这里,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人的心会不自觉地变得疑惑呢?这个问题既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心境变化的反思,也揭示了人生哲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诗人通过这个问题,引导读者思考人类心灵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同时,这句话也透露出一种豁达和坦然,表明诗人愿意接受这种内心的波动,并从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场景,并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情感变化,引发读者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它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