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飘飘放杖藜,望中春色入新题。
峰峦水拥云千顷,野径青回雨一犁。
振锡僧归疏竹寺,唤船人隔落花溪。
幽禽可是曾相识,飞过芳林唱复啼。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祜。

原诗为:
野步
随意飘飘放杖藜,望中春色入新题。
峰峦水拥云千顷,野径青回雨一犁。
振锡僧归疏竹寺,唤船人隔落花溪。
幽禽可是曾相识,飞过芳林唱复啼。

翻译为现代汉语:野步
随意飘飘放杖藜,望中春色入新题。
峰峦水拥云千顷,野径青回雨一犁。
振锡僧归疏竹寺,唤船人隔落花溪。
幽禽可是曾相识,飞过芳林唱复啼。

注释和赏析:

  • 随意飘飘放杖藜(杖藜:一种拐杖): 随意地、轻松地放下拐杖,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这里的“杖藜”是古代文人常用的一种休闲方式,象征着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 望中春色入新题(望中:指远处的风景): 在远处眺望,看到春天的景色仿佛被新的诗句所描绘。这里的“春色”不仅指自然景色,也隐喻了人生的美好时光。
  • 峰峦水拥云千顷(峰峦:山峦;云千顷:云层像田野一样广袤): 群山环抱,云雾缭绕,给人一种宽广无垠的感觉。这里的“峰峦”和“水拥”都描绘出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 野径青回雨一犁(野径:乡村小路;回:回旋;犁:农具): 雨水打湿了田间小道,形成了美丽的田园风光。这里的“野径”和“回”都描绘出乡村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 振锡僧归疏竹寺(振锡:僧人敲击木鱼的动作;疏竹寺:寺庙周围的竹子疏朗): 僧人归寺,敲打着木鱼的声音伴随着清风传来。这里的“振锡”和“疏竹寺”都描绘出寺庙中的宁静和僧人的生活状态。
  • 唤船人隔落花溪(唤船人:招呼船只的人;隔落花溪:船只在花溪上行驶的声音): 呼唤船只的人在河上划桨,溅起的水花落在花瓣上发出声响。这里的“唤船人”和“隔落花溪”都描绘出河流和船只的动态美。
  • 幽禽可是曾相识(幽禽:幽静的鸟儿;可:可以;识:熟悉): 这些鸟儿或许曾经见过,如今再次飞过,让人感叹时光的流逝。这里的“幽禽”和“识”都描绘出鸟儿与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
  • 飞过芳林唱复啼(飞过:鸟儿在空中飞翔;唱复啼:歌唱和鸣叫): 鸟儿在空中飞翔,时而唱着歌,时而鸣叫着。这里的“唱”和“啼”都描述了鸟儿欢快的叫声。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态度。诗人以轻松自在的步伐走在乡间小路上,欣赏着春天的美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