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令,是唐五代的一种宫体诗。
“乐令”,最早见于唐朝初年,是由一种叫做“乐章”的古文体演变而来的。到了唐代,在此旧式基础上发展出了一种比较严谨的形式诗歌,并称为乐章、宫词等。后来又衍生出了乐府和曲赋、感子、中兴体等新形式。
它的特点是在诗的内容上以抒发个人情志为主,但在字数限制方面比一般的五言绝句多2个字,在篇幅限制方面则要超过30字,并注重使用拟声词(比喻性语言)及韵脚。在形式、语气和用语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范性。
“乐令”这个词牌名主要适用于宫市中“出乐使”的职务,用于书写一些宫廷欢庆或宴饮时的曲子。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乐令”也逐渐演变为一首四句五言诗的体裁形式,在现代诗词创作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使用方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