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杨柳绿,一望泪潸潸。
匹马此曾系,长条忍再攀。
翠凋愁里鬓,红减别时颜。
风絮轻千里,将心度玉关。
【注释】
折柳:指送别。
三春:一年中春季的三个月,即农历二月、三月和四月。
潸(shān)潸:泪流的样子。
系:系马。
长条:柳条。
翠凋:绿色褪去。
愁里鬓:发愁时鬓边的头发,泛指白发。
红减别时颜:容颜因离别而憔悴。
玉关:《汉书》载,汉武帝派李广利出西域,途经玉门关。后以玉关代指边塞。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写于唐代诗人王之涣任冀州衡水县主簿期间。诗的前四句是写送别的场景,后两句则写诗人的感慨。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感人。首句“三春杨柳绿”,描写了春天的景色。次句“一望泪潸潸”表达了诗人看到离别的景色而伤心落泪的情景。接着两句,“匹马此曾系”描绘了诗人曾在此地骑马的场景,而“长条忍再攀”则表达了诗人对再次攀爬柳树的无奈之情。最后两句“翠凋愁里鬓,红减别时颜”,描绘了诗人的容貌因离别而憔悴,而“风絮轻千里,将心度玉关”则表达了诗人通过风絮传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杨柳的描绘以及对其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深忧虑和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同时,诗歌中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感人,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