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遂四方志,何知万里长。
雪消犹故国,草绿已他乡。
旅鬓欲垂白,行囊尽点苍。
巴江元学字,不阻校书航。

【注释】

始遂四方志:开始实现四处游历的心愿。

何知万里长:哪里知道万里之外那么远。

雪消犹故国:积雪消融了,但故乡依然。

草绿已他乡:草木繁茂了,已经身居异地。

旅鬓欲垂白:旅途中头发快要变白了。

行囊尽点苍:行李装得差不多了,点苍山就在附近。

巴江元学字:巴江流域有学字辈的人,指同代人。

不阻校书航:也不妨碍我继续求学。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送客赴云南之先。“始遂四方志”,即诗人开始实现四处游历的心愿。“何知万里长”,表达了诗人对遥远路途的担忧,也表达了他对远方的思念。“雪消犹故国,草绿已他乡”,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途中的感受。他看到了雪山融化的景象,想起了故乡;看到草原变得翠绿,却已经在陌生的土地上生活。这种对比使得诗人更加思念故乡。

“旅鬓欲垂白,行囊尽点苍”,这两句描述了诗人的旅途生活。他的头发快要变白了,而他的行李几乎装满了点苍山附近的地区。这里的“点苍”是指点苍山,点苍山位于云南大理,是古代文人墨客常去的地方。

“巴江元学字,不阻校书航”,这两句是对同代人的祝福和鼓励。巴江流域有学字辈的人,所以诗人并不担心自己会受到阻碍,因为他的朋友们会支持他完成学业,继续深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远方的渴望。同时,它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游历和求学的重视,以及人们对于知识的尊重和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