棐榻聊爰处,蒲团半借禅。
梦将蕉鹿辨,德以木鸡全。
欹枕看山月,披襟嗽石泉。
好携青琐去,莫问管宁穿。
【注释】
傅吴:春秋时吴国大夫,字季札。
斋榻:供人休憩用的榻。
蒲团:蒲编织的坐垫。
木鸡:传说中的仙鸡,能日以夜鸣,象征德性高洁。
青琐:古宫门的青色锁钥,借指官职。
管宁:东晋隐士,与华歆同为一商贾之子,两人同游学。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友人书房中一张供休憩之用的小榻的描述。小榻虽简陋,却充满情趣。诗人在榻上安卧,枕着月色,听着泉声,似乎已超然物外了。但诗人又不忘功名利禄,嘱咐友人莫问官职升沉,只谈清静无为的生活。全诗情调闲适自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深,富有哲理。
【题解】
这是一首题咏朋友书房小榻的七绝。作者写自己卧于榻上,听泉看月,意兴悠然,但想到官场的得失荣辱,便不禁感慨万千,叮嘱友人勿为官名所累。
【译文】
我坐在小榻之上,聊以自娱;半倚半躺,似有禅意。
我在梦中分辨出,是那神鹿还是神羊?我以“木鸡”自许,保持高尚的品德。
斜倚枕头,观赏山间明月,披着襟袖,聆听泉石之音。
你若好携我的青绶玉带离去,切莫问我是否曾穿官服、戴紫金冠!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书房小榻的七绝。诗中表达了作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同时流露出对官场名利的淡薄之情,以及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棐榻聊爰处”,点明主题。“裴”是一种用木板和藤条制成的家具。这里指书房里的床榻,因用材粗朴而称为“棐榻”。诗人在此安顿身心,享受片刻的宁静,这种闲适的心情正是诗人在仕途失意之后的追求。
第二句“蒲团半借禅”,则进一步点染了书房的环境。“蒲团”本是佛教僧侣打坐修炼时坐卧的一种草垫子,这里指席地而坐的蒲团。诗人将这一简朴的蒲团也视作一种禅修的境界,可见其心境的空灵超脱。
三至八句描写诗人在书房中小榻上的生活情态:“梦将蕉鹿辨”,是在梦境中分辨出是神鹿还是神羊,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纠结与困惑;“德以木鸡全”,“以木鸡自喻”,表明诗人以道德修养作为人生的准则;“欹枕看山月”,“披襟嗽石泉”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在书房中欣赏山水之美,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然的情怀;尾联“好携青琐去,莫问管宁穿”,诗人劝慰友人不要为官场的得失荣辱所困扰,只要保持一颗清心即可。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悠远,充满了哲理。
【出处】
唐·孟浩然《题傅吴令斋榻》
【解析】
这是一首五律诗,共八句四十二个字。前四句是第一段,先描写友人书房小榻的陈设,然后写诗人卧榻上的生活情景和内心世界。后四句是第二段,诗人在书房小榻上生活时所想和所见。全诗以情为主,情景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