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本餐霞客,曾无爱独醒。
蹇修元迕俗,灵鉴自沉冥。
竹帛春云散,荣华早露零。
闭关谁最善,颂酒得刘伶。
闭关
余本餐霞客,曾无爱独醒。蹇修元迕俗,灵鉴自沉冥。竹帛春云散,荣华早露零。闭关谁最善,颂酒得刘伶。
译文:
我本是餐霞的客人,曾经没有喜欢独自清醒。蹇修元违背世俗,灵镜自然沉没于黑暗之中。竹子书籍如春天的云雾消散,荣华富贵如同早晨的露水一样消逝。谁是真正懂得闭关的人?唯有刘伶能够歌颂美酒。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元凯的作品。《闭关·余本餐霞客》通过描绘诗人对世俗的超然和孤独,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
首句“余本餐霞客,曾无爱独醒”表达了诗人的清高与独立。餐霞客,意味着追求自然的美景,不愿被世俗所束缚。他不愿意因为世俗的纷扰而改变自己的本性,宁愿独自清醒。
第二句“蹇修元迕俗,灵鉴自沉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世俗的不屑一顾。他宁愿选择与世隔绝,保持内心的宁静与纯净。这里的“灵鉴自沉冥”象征着诗人对于真理和智慧的追求,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周围的人,让他们也能够找到自己的答案。
接下来的两句“竹帛春云散,荣华早露零”,则揭示了诗人对于物质欲望的淡然态度。他认为,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和名誉,也会像春天的云一样散去,最终一无所有。这种对于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使他更加珍视当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最后两句“闭关谁最善,颂酒得刘伶”则将焦点转向了诗人自身的实践。他认为,真正懂得闭关的人,就是那些能够自我陶醉、享受生活的人。而刘伶,作为古代著名的狂士,他的饮酒和歌唱,正是他自我陶醉的方式。因此,诗人在这里赞美了刘伶的生活态度和方式。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自身行为的描绘,展现了他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于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即真正的生活应该追求内心的美好和精神的自由。这种思想在当代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