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尺袈裟地,依然列梵筵。
高城分碧柳,勺水得青莲。
幻化孤云变,声闻独鸟传。
会瞻千佛手,一指借通禅。
千手观音庵
寻尺袈裟地,依然列梵筵。
高城分碧柳,勺水得青莲。
幻化孤云变,声闻独鸟传。
会瞻千佛手,一指借通禅。
注释:
千眼观音:又称千手千眼观世音,是中国民间信仰的佛教神祇之一。
千手:形容观音菩萨手持无数法器,象征着她具有无边的慈悲和智慧。
袈裟:僧人穿的一种宽松的长袍。
列梵筵:摆放着众多佛像和供品的佛教寺院。
高城:高大的城墙。
碧柳:绿色的柳树,常用来比喻春天的景象。
勺水:小溪流水。
青莲:即莲花,是一种纯洁高雅的花。
幻化:变化、变形的意思,这里指观音菩萨的变化多端。
声闻:佛教术语,指听闻佛法的人,这里指的是修行者。
独鸟:一只孤独的鸟。
会瞻:共同瞻仰。
千佛手:佛教中的千手千眼观音像,象征其拥有无穷无尽的神通能力。
一指:指代观音菩萨的手指。
通禅:领悟佛教禅宗的教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佛教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佛教元素的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与理解。诗中的“千手观音”不仅是一个宗教形象,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慈悲与智慧。通过描述观音菩萨的神通能力和佛教寺院的庄严景象,诗人表达了对佛教文化和修行者的赞美之情。最后一句“一指借通禅”,则进一步揭示了观音菩萨的神通广大,以及她对于佛教禅宗教义的领悟能力,寓意深远。整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