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绶仙郎白马生,每过东省入西清。
亲裁黄绢将罂进,密傍朱旗引膳行。
漫托圣朝须纵酒,何知薄宦亦调羹。
由来作吏能兼隐,岂厌时过阮步兵。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友人吴生除授光禄丞一事的赞颂。全诗八句,每句七字,四句一韵,押去声二十七沁韵。

“喜吴生除光禄丞”,首句点明题旨,即喜讯传来,友人吴生被除授为光禄丞。这一句是全诗的起势,也是全诗的关键句。它既写出了消息传来时的欣喜心情,也引出下面的具体描写。

第二句:“绿绶仙郎白马生。”这两句是写吴生之才。他年轻英俊,才华出众,有如仙人一般,而所佩之绿绶,正是官衔的标志,故称“仙郎”。又言其“白日登程”,骑着白马,昂然而去,表现出一种英姿飒爽,气宇轩昂的风度。

第三句:“每过东省入西清。”这两句写吴生赴任途中的情景。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说吴生路过东、西二省,实际上是指他由京兆尹府出发前往长安光禄少卿任上。“东省”和“西清”都是长安城内的地方名称,“省”指官府,“清”则指朝廷。所以,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吴生每次经过京城长安的东、西两道门时,都要进入朝廷内务府署,也就是光禄少卿的府衙中去办理公务。

第四句:“亲裁黄绢将罂进,密傍朱旗引膳行。”“亲裁”、“密傍”等词语,都说明吴生办事认真细致,一丝不苟,而且非常谨慎小心。这两句是写他在赴任前处理事务的情况。“亲裁黄绢将罂进”,是说吴生亲自裁制丝绢,把装饭用的瓦器——罂(古代的一种盛食器具)送到厨房里去。“密傍朱旗”,“朱旗”,即红色的旗帜,这里指皇帝出行时所用仪仗队。“引膳行”,即跟随皇帝出行。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皇帝出行之前,吴生要亲自到厨房里去检查炊事用具是否完好,并且要跟在皇帝的仪仗队伍后面行走,以表明自己的身份。

第五句:“漫托圣朝须纵酒,何知薄宦亦调羹?”这两句是说:在朝廷中,吴生可以随便喝酒,因为他是朝廷大臣;在小地方任职时,吴生也可以随便饮食,因为他是个小官,没有什么可顾忌的。这两句是对前面所写的内容所作的补充说明。“漫托圣朝须纵酒”,是说朝廷中有许多规矩,不能随便喝酒;但既然吴生是朝廷中的大臣,当然可以随便喝酒。“何知薄宦亦调羹”,意思是说:虽然吴生是个小小的县官,但也能像烹调美味佳肴一样胜任他的工作。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朝廷中小人和百姓一样,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吃喝玩乐。

第六句:“由来作吏能兼隐,岂厌时过阮步兵。”这是最后一句。前两句写吴生能够做到官与隐的两方面兼顾,既不贪官污吏,也不逃避现实;后两句说:自古以来,有才能的人做官都能兼得隐居的好处,我难道就满足于现在这样吗?这最后两句是总结全诗的。“由来”,就是从来的意思;“作吏”指当官;“能兼隐”,就是说既能享受做官的俸禄,又能享受到隐居的好处。“岂厌时过阮步兵”,阮步兵是晋代大书法家、大文学家阮籍的字。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难道就满足现在这种生活吗?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凡是有才能的人,无论做官还是不做官,都能够享受到隐居的好处,而我怎么能只满足于目前这种生活呢?这最后两句既是对前面的概括,又是对前面的深化,同时也是对全文的收束。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吴生除授光禄丞一事的赞颂。全诗八句,每句七字,四句一韵,押去声二十七沁韵。

首句点题,即喜讯传来,友人吴生被除授为光禄丞。

第二句写吴生之才——英俊不凡,才华出众。他年轻英俊,才华出众,有如仙人一般;而所佩之绿绶,正是官衔的标志,故称“仙郎”。又言其“白日登程”,骑着白马,昂然而去,表现出一种英姿飒爽,气宇轩昂的风度。

第三句写吴生赴任途中的情景。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说吴生路过京城长安的东、西两道门时,都要进入朝廷内务府署办理公务。但实际上,是指他由京兆尹府出发前往长安光禄少卿任上。

第四句写他在赴任前处理事务的情况。“亲裁黄绢将罂进”,“亲裁黄绢”,指吴生亲自裁制丝绢,把装饭用的瓦器送到厨房里去;“将罂进”则是说他把瓦器送到厨房去后,还要亲自查看炊事用具是否完好,并且要跟在皇帝的仪仗队伍后面行走。

第五句写他在朝廷中可以随便喝酒,因为自己是朝廷大臣;在小地方任职时可以随便饮食,因为只是个小官,没有什么可顾忌的。

第六句是总结全诗的最后两句。前两句说:在朝廷中小人和百姓一样可以随心所欲地吃喝玩乐;后两句说:自古以来有才能的人做官都能兼得隐居的好处,我怎么能只满足于目前这种生活呢?这最后两句既是对前面的概括,又是对前面的深化,同时也是对全文的收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