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住吴国,赠我以莫耶。
提携未出匣,随手生霜花。
或恐是神物,吞吐虹光斜。
不惜黄金装,横在白鼻騧。
边烽昨夜至,飞符度流沙。
秋月照长城,边骑纷如麻。
按剑左右盼,目已无浑邪。
丈夫为天下,安能复顾家。
【注释】
①吴国:即吴地,泛指东南一带。莫耶:一种名贵的木料。②“提携”句:意思是说,木器还没有出匣子,就已经在它上面生出了霜花。③“或恐”句:意思是说,人们恐怕它是件神物吧?吞吐虹光斜,是形容它的神奇。④“不惜”句:这是说,我一点也不吝惜用黄金来装它。横在白鼻騧:白鼻騧是西域的良马,这里比喻珍贵的木器。⑤“边烽”句:意思是说,昨天边塞烽火报警,朝廷急令飞符,调派流沙的使者,要他们渡过沙漠,去征讨敌人。⑥秋月:秋天的月亮,这里指代边关的明月。长城:边塞的防线。这句是说,秋月照在边防的城墙上,守边的战士像麻一般密集。⑦“按剑”句:意思是说,我按着宝剑左右观望,已经没有什么浑邪了。浑邪是匈奴的一种马,这里用来比喻敌人的骑兵。⑧“丈夫”两句:意思是说,大丈夫应当为国家建功立业,怎么能为家庭而顾惜呢?
【赏析】
《杂拟诗六首》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共六首,每篇都是咏物抒怀之作。第一首咏的是木器,第二首咏的是宝剑,第三首咏的是马匹,第四首咏的是烽火,第五首咏的是边塞风光,第六首咏的是战马。全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以物寓情,情景交融。
这首诗的第一句写有客人住在吴地,并送给作者一盒珍贵的莫耶木。第二句写这盒木器尚未出匣,就已生出了霜花,说明其珍贵非凡。第三句说有人怀疑这是一件神物,因为它能吞吐彩虹的光芒。第四句表示自己并不吝啬花费金钱来装它,并且把它横放在白色的骏马身上。第五句写昨夜边塞烽火报警,朝廷立即派出使者飞马传书,要求流沙地区的使者赶快渡河前来抗击敌人。第六句描写了秋天里明亮的月亮照耀下长城上的景色,以及守卫边疆的士兵如麻一样密集的情形。最后两句则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一个志向远大的男子汉应该为国家建功立业,怎么能只为自己家的利益而担忧呢?
高适生活在盛唐时期,这是一个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时代。当时国家对边境采取攻势,多次打败入侵的敌人,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和安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适的诗歌充满了昂扬向上的奋发进取的精神。这首诗便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创作的,表现了作者的爱国热情和报效国家的壮志。